伊恩·麦克尤恩在《赎罪》原著中写道:“出生,死亡,两者之间是脆弱。为何原谅我又不胆敢爱我,但现在我必须睡了。缘分未尽,我会回去,回去找你,爱你,娶你,然后挺起胸膛生活。”
那年奥斯卡,《赎罪》八项提名,却被科恩兄弟的《老无所依》所打败,但我们不能以主流价值来判断一部电影的好坏,纵使它使人压抑和暴躁不安,都应该耐心地去看完,因为当你看完后,它会颠覆你的思想活动,这样的电影,我们把它称作反意识电影,故有电影以来,人们都在做这样的尝试。
某年盛夏,把自己关在房门一声不响地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就被这部电影的一切所迷倒了,它绝对属于我偏爱的那一种类型电影:长镜头,诗性,讲述爱情和谎言,战争和命运。但所有部分的构成都只是这部电影迷人之处,它所真正给我内心带来震撼的,远远不止感官上的。
麦克尤恩深受简·奥斯汀的影响,他把《赎罪》称作“我的奥斯汀小说”,我们在《赎罪》里读到了英国乡村浓郁的气息,也可以读到贵族门第之间的社交,这是独有的奥斯汀风格。而之后随着故事的转折,背景发生了改变,麦克尤恩把“敦刻尔克”大撤退的震撼跃然于纸上,只是更多瞬间我们能体会到男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家园、爱情、战争无一例外都是他的念想,依人们来看,这是一部典型的成长或者爱情小说,可它背后,却有着无尽的力量,它从第三角度出发,把一个女孩儿的回忆串联成一段爱情挽歌,这是奥斯汀所没有的,却是麦克尤恩所独有的,从这一点来看,他的文学价值是 21 世纪当代最稀缺的;而电影,人们总是觉得不可超过小说文本,但《赎罪》,却是可以和《英国病人》般媲美的,它和文学并驾齐驱,创造了两个经典。
1935 年夏天,来自一个宽裕英国家庭的 13 岁少女布里奥妮刚刚开始尝试写作,想象力丰富。一天,她暗中发现仆人的儿子罗比和她的姐姐塞西莉亚之间有暧昧关系,而且发现他给她写了一封充满情色意味的情书。 布里奥妮丰富的想象力虚构着各种可怕的事情,浮想联翩。当她的表姐被强奸后,布里奥妮相当肯定她看到是罗比做的,这次指证使罗比蒙冤入狱,留下伤心欲绝的塞西莉亚。
这是故事的开端,围绕着一个英国乡村贵族家庭而展开,电影对场景的描述和切换是极具古典主义风格的,用撩人的倒叙技巧把叙事手法悬疑化。罗比和塞西莉亚两情相悦,却因为不自由的阶级关系所限制,两人暗藏心底的躁动,最终因为自己的妹妹想象的谎言所彻底毁灭。
电影中大量的特写镜头用以刻画男女主人公的内心留白,而英国乡郡炎夏的油画色彩宛若梦境,为这个悲剧平添了许多不得已的忧伤。这也得益于导演乔·怀特的控制能力,他第一部《傲慢与偏见》就已然把简·奥斯汀笔下的田园风貌所淡然地勾勒出来,成为不可多得的精品,此次《赎罪》更具挑战性,在故事和风格中要找到原著的精髓,又不失导演本身的风格,这实属不易。可叹乔·怀特不仅做得很好,且比原著的画面感更为饱满,摄影和美术设计都把原著中所没有的空白填补得极为浪漫。
故事转折处,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出狱后的罗比和塞西莉亚都投入了保卫祖国的战斗,布里奥妮放弃到剑桥升学成为一名军队医务人员。没有人能理解她的做法,只有她知道她怀揣着巨大的秘密和自责。她鼓起勇气,想把这秘密解开,能真正赎罪和得到宽恕。然而,世事幻变,出乎布里奥妮的意料之外。
电影中并没有把悲怆的战争景象表现得很突出,反而弱化了,只是用大量的空镜头和画外音来描述这场战争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当詹姆斯·麦卡沃伊寂寥的背影出现在镜头之中,一片荒芜的山林野花之中,逆光的景象若隐若现,当他走在海滩上,远景的浮现似乎再次拉远了我们的距离,可是这些场景,几乎令人心碎,因为我们同样知道他的寄托,在远方,有个女孩儿在等着他,可那个女孩儿,却也没能摆脱战争的迫害,在一场洪涝之中,结束了短暂的生命。
或许这些都不是麦克尤恩或者乔·怀特所极力表达的,关于罗比和塞西莉亚的爱情和等待以及战争的悲苦。他们把更多的画面留给了布里奥妮,这个因为谎言而致使这段悲剧的女孩儿一生都活在愧疚之中,她化作书中人,用以最真挚的怀念和道歉来弥补自己的过错,却最终也没能在真实的世界里找到救赎。
事实上,整个故事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出身贫寒的穷小子和富家千金的爱情故事。但本片导演乔·怀特用极富魅力的方式打破了原有的构架,在此主线上引发出了一系列的思想探讨,比如一个孩子的多思导致了一段爱情的终结,比如一个恶意的谎言究竟值不值得原谅,比如在时代命运的迫害下,我们所想要拥有的爱是不是过于奢侈?
这是麦克尤恩所提出的疑问,也是导演所保留下来的疑问。
作为旁观者,我不能说我原谅了布里奥妮,可我也不能去恨她,她最终是善良的,再来才是冲动而无知的,但善良的人性被释放在前,我没有理由去探究她的荒谬,所以最终,我要把自己从故事中抽离出来,只为感受罗比和塞西莉亚美好的瞬间。又说 “坚强的人只能救赎自己,伟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于是才知道,我们只能救赎自己。
男主角詹姆斯·麦卡沃伊说:“这是我读过最好的剧本。”
伟大的剧作家罗伯特·麦基说:“我们不需要强调故事的本身,而是在故事背后有哪些价值我们可以利用。”
如果说剧本是《赎罪》最好的一部分,那我们又想错了,电影是具有广泛性质的,这位以《傲慢与偏见》赢得广泛赞誉的导演擅长于古典文学的创作,于是在《赎罪》中,它把小说的故事精华所保留了下来,更多的时候,他把留白和风格运用到了电影美学构造上,于是,那段长达五分钟唯美的长镜头令人眼前一亮,相信很多观众和我有同样的感觉,在《赎罪》里面,你可以通过镜头感受到人物内心的变化,从这一点上,我们不得不承认,从故事一开始我们便被它的镜头和色彩所迷住了,英国乡村,朦胧般的阳光,和凯拉·奈特莉惊艳影史的祖母绿裙。
我总是很喜欢凯拉·奈特莉,她从不具象化一个角色,这似乎是她的特性,她把个人风格转化为角色解读,以至于我经常会在银幕上留恋她的角色,《傲慢与偏见》、《加勒比海盗》、《安娜·卡列尼娜》、《歌曲改变人生》和《模仿游戏》等,人们对她的表演褒贬不一,可她却丝毫不在意这样的言论,可能人们更愿意称她为女明星,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不管是香奈儿的她还是乔·怀特镜头下的她,都有种不安于室的野性和倔强美,而《赎罪》只是她成熟的蜕变,那条祖母绿裙太美好,以至于我们忘了这是一个悲剧,只想定格在这一瞬间。
当然我们总是先被故事打动,这样一个故事,颇具莎士比亚式的悲剧风格,一对恋人因为一个孩子的错误判断而被拆散,战争爆发,两人的命运完全不同,孩子长大,写了一本小说希望能够还给他们一个完美的结局,但其实,他们再也未见过彼此,一个死于战场的病急中,一个死于地下通道的洪涝中。
结尾处,白色的沙滩上,两人热烈地拥抱,在海边嬉戏,这都是我们幻想之中两人最美好的结局,也是妹妹所强烈渴望看到的场景。但事与愿违,逝去的生命无法再重聚,相爱的人终究天各一方。《赎罪》让我想到多年前看《英国病人》的场景,通过回忆去概括另一个平行世界的爱情故事,只是好的故事都是以悲剧收场,尽管我们心有遗憾,但局外者永远都只能自叹生命的渺小短暂。
多年后再看《赎罪》,有种释放感,这种释放感并不是因为自己对这样的结局释怀了,而是你慢慢发现,这部电影的感染力大大超出了你的预料之外,以至于再看时,你仍然会像第一次看时那样激动和不安,我想,这就是一部好电影的魔力,也有可能,那身祖母绿裙勾起了我那段夏天的往事。
时间给了我很多的可能性,所以我会选择原谅那个少不更事的妹妹,她救赎的不单单是自己,更是数以计万为罗比和塞西莉亚感慨的看客们,她破灭了希望,又重建了希望;她摧毁了自己,却又被自己给救赎,这就是人性,你要花时间才能感知到的东西,有时候,只有在瞬间才能体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