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具有非常严重的猜疑心,整天疑神疑鬼,无中生有,觉得每个人都是不可信的,不可交的。
比如,有些人看到几个同事聚在一起说悄悄话,就会感觉人家都是在背地里说他坏话;有的时候,老板对他的态度不太热情,他又会认为老板对自己有了不好的看法等。
其实,这是一种对别人的极度不信任,也是极度缺乏自信的表现。
喜欢猜疑的人会特别注意留心外界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别人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很可能琢磨半天,试图努力发现其中的“潜台词”,这样便不能轻松自然地与人交往,久而久之不仅自己心情不好,也影响到人际关系。
《吕氏春秋》中有则《邻人疑斧》的故事:一个人丢了一把斧头,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从此,当他看到邻居的儿子的时候,觉得邻居儿子走路的姿态,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看他脸上的神色,也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看他讲话的神情,还像是偷了斧头的样子。
无论怎样,邻居的儿子任何举手投足的行为和任何表情都是偷了他的斧头的样子。
不久,这个人到山谷里去掘地,发现是自己上次干活时把斧头遗忘在了这里。
当他再看见邻居的儿子的时候,觉得人家一举一动,面目表情,怎么看都不像偷了斧头的样子。
故事虽短,但却客观地诠释了日常生活中因为多疑而产生各种幻觉和错误判断的情形。
一个人总是以猜疑的心态对待别人,自己的生活也必然会受到影响。如果猜疑发生在朋友之间,会破坏纯洁的友情,发生在恋人之间,会妨碍感情的发展甚至破坏感情。
猜疑好像一条无形的绳索,会捆绑人的心态,使猜疑者远离朋友。一个人如果猜疑心过重,就会变得心胸比较狭隘,会因为某些可能根本不存在、也根本不会发生的事而忧心忡忡、郁郁寡欢。喜欢猜疑的人很难与同学朋友进行友好交往,其结果可能就是性格内向孤僻,没有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