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竹枝词5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2-11-17 20:06 被阅读0次
    夜读:竹枝词5

    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在民间流传很广,创作后不久便流传到长安、洛阳,成为流行的新歌词。其传唱时间甚久。据邵博《闻见后录》记载:夔州营妓为喻迪孺扣铜盘,歌刘尚书竹枝词九解,尚有当时含思宛转之艳。又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余当夜行苕溪,闻舟人唱渔歌,歌中有此后两句,余皆杂俚语,岂非梦得之词自巴逾传至此乎?由此可知《竹枝词》一直到宋代还在传唱。

    夜读:竹枝词5
    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各自独立又巧妙融合成为一组优美的佳作。之所以将这首单独列出并进行深入详尽的鉴赏品析,是因为最具代表性,它能充分体现刘禹锡的艺术风格。

    这一首的头两句写眼前景色:“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上句写满山桃花红艳艳,下句写江水拍山而流,描写了水恋山的情景,这样的情景原是很美的,但对于诗中的女子来讲,如此美景恰恰勾起了她的无限痛苦:“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这两句是对景抒情,用的是两个比喻:花红易衰,正像郎君的爱情虽甜,但不久便衰落;而流水滔滔不绝,正好像自己的无尽愁苦。

    这两句形象地描绘出了了这个失恋女子的内心痛苦。比喻贴切、动人,使人读了,不禁为这个女子在爱情上的不幸遭遇而深受感动。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江水比拟亡国之痛的深沉悠长,历来被人们称为写愁的名句,其实这正是从“水流无限似侬愁”一句脱胎而来的。

    这首诗和前首诗一样,用的也是民歌常用的比兴手法,先写眼前水恋山的景象,然后再用它来作比喻,抒写愁绪,从而形象地描绘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全诗比喻新颖别致,形象感强。

    最后再聊聊有诗豪之称的刘禹锡,他是一位非常有个性的诗人,由于一直被贬外地,也让他的人生经历与众不同,可能很多的诗人非常有才华,但是要论到人生阅历,还有那种独特的个性,在唐朝诗坛可谓是独树一帜。

    由于早年间参与了以王叔文为首发起的“永贞革新”,从而卷入到了各方势力的斗争中,最终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失败后,他先是被贬到湖南,在那里生活了十年,期间回过长安一次,但是在与游人去郊外玄都观游玩时,写下了《游玄都观》一诗,以至来讽刺那种权贵,再一次被贬岭南。

    岭南比湖南更加偏远,可能对于一般人而言,一定是会伤心欲绝,可是刘禹锡没有,他更多的是融入到当地的生活,当他以为自己会老死在岭南时,又再次被贬到贵州和四川等地,在那里他同样没有过多的抱怨,依旧积极地面对生活的挑战,而这一时期也是他创作的高峰,写下了很多经典名篇,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竹枝词九首》,在这九首诗中,刘禹锡结合当地的民歌,再融合到作品中,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文风。

    四川地处西南,自古有着“天府之国”的美荣誉,当地物产丰富,土地肥沃,四川人又非常纯朴。刘禹锡在四川生活的那段时间,也是经常出门游玩,这时他听到了当地一种非常凄美的民歌,那些歌声来自于民间,大多都是即兴之作,人们在劳作之余演唱,主要是以男女爱情为主,富有节奏,曲调凄美,而刘禹锡正是把这种民歌的特色融入进了作品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夜读:竹枝词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ys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