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起范仲淹,最熟悉的还是他的散文《岳阳楼记》。在这个千古名篇中,他表达了自己的价值追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自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成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价值先导。
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吴县(今苏州)人。从登第出仕到卒于徐州,范仲淹居官长达30载,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贤相良吏。作为政治家,范仲淹大胆革新,励精图治,是庆历新政的中流砥柱;作为军事家,范仲淹白首守边,苦心经营,在西北构筑了一道坚固的国防屏障;作为文学家,范仲淹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提出了一系列力矫文弊的文学主张,并以出色的创作实绩卓立文坛,对宋初文学的拨乱反正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有《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存世,《全宋词》收其词五首,首首脍炙人口,并在宋词的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今选读他的著名词作二首。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是一首被广为传颂的边塞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永远是边塞诗的主題,同时还表现出外患未除、功业未建等复杂矛盾的心情。上阙写边地风光,以边地的景象之荒凉烘托守边之艰辛。深秋,黄昏,军中号角一响,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笼罩着一种旷远雄浑、苍凉悲壮的气氛。下阙直接写将士厌战思归的心情。眼前放着这一杯浊酒,想起了万里之外的家乡,这一杯和万里之间形成一个很悬殊的对比。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归家遥遥无期,在白霜满地与“羌管悠悠”声中,将军与士兵难以入眠。
唐五代到北宋初期,词的风格主要还是艳科为主,主要写男情女爱。极少见这样壮阔而悲凉的词风。宋词到了范仲淹的手中,不仅开拓了词的疆域,开创了“词也言志”的崭新局面,而且词风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此词沉雄苍凉的意境,对之后的苏轼、辛弃疾等都有影响。
苏幕遮·怀旧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却反其道而行之 ,景色写得天高气爽,渲染了澄碧的秋色。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上阕着重写景,以气象宏大浑厚,意境深远,为下阕抒情设置了背景;下阕重在抒情,直抒胸臆,声情并茂,意致深婉,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之愁思,展现了范仲淹词柔媚的一面。结尾推进一层,暗用“举杯浇愁愁更愁”诗意。从“酒”联想到“泪”,并通过“愁肠”将二者做巧妙转化,构思新颖别致。
范仲淹存词数量虽然不多,视野题材却十分开阔,没有其他词人“诗言志词言情”束缚,可谓是苏轼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先声。
夜读·宋词(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