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一篇文章运营杂谈 | 为什么别人晋升运营总监,我却依旧打杂? 里,提到了运营中常见的四种思维,突然有了一些零零散散不成熟的想法,在这里汇总出来。
流程化思维
是我遇到问题常用的模型,在工作时可以帮我养成全局观念,有了对全局的把握,才会更有信心开展下一步~
我将流程化思维简化为一个模型——「问题-流程-分析」。平时我也会使用这个模型分析重要决策,比如前段时间,我用这个模型分析了自己毕业后留在哪个城市的问题,列出问题(可能的城市)-流程(模拟真实环境遇到的情景)-分析流程的利弊,分析后产生新的问题,那么再重复上一轮思考。(最后发现,到目前为止,自己还是清晰地想留在北京闯一闯,笑嘻嘻,等财富自由了再找个安逸的城市养老,美滋滋)
精细化思维
对细节的把控,这恐怕是运营工作被动带给我的一项技能,无论活动、还是面向用户的文案,打磨时需要考虑的细节太多,忽略细节便很容易带给用户不良的体验。所以我的应对措施是——列清单,将经常踩坑的细节列成清单,在下一次做类似事情时,拿出清单比对。
杠杆化思维
这个思维是要我们找到最核心杠杆点,我到认为找到核心杠杆点往往需要经验累积或深度思考,但是很多情况都不是这么一帆风顺,有时我对某事经验不足,有时我一头雾水无从下手,无论哪种情况,都很容易让我陷入行动瘫痪。
所以我现在常用的模型是构建最小 MVP,这是解决一个大问题的第一步,找到一个小切入点,just do it,无论它是否是最核心的杠杆点。完成最小 MVP 不仅不会让我陷入行动瘫痪,反而刺激了我的思考,让我萌发更多新想法,也会越来越接近核心杠杆点。
生态化思维
我经常在微信群、知识星球里看到良好的小生态,但自己却很难创造和维系如此运转良好的生态,比如在一个运营相关、100+ 人的微信群中,经常有一部分人主动发表自己在运营工作中的见闻收获,继而引发一系列讨论,爆发的信息能够帮助这个社群不断运转,催发新的活力,我觉得这样的社群就是一个好生态。
(007 写作社群也是一个较好的生态,我们发布文章、发表看法,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收获成长,但美中不足的是,不少人在群中的行为大多是外在因素推动的,而非自发、自动地想在群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少情况下我也是...)理想状态是,生态内的一切动作都是触发内在动机而发生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