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之间|博观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王玉
6月28日,晴,周四
清晨六点的夏天是最好的状态,如果有一点闷热,那也有些许的清凉掺杂在里面,夹道里还算安静,鸟,狗,鸡,知了,已是这个必备的音响。红庙路口前一段遇见唱歌的残疾歌手,还在激情的唱着歌,一个人拉着二胡,一个人忘情的唱,一样的娴熟动人,一样的自强不息。
卧龙桥头夏意浓,步道亲水,柳暗花明,波光粼粼,燕飞云逸。顺畅的沿着白河步道,走一走,三步一景,五步一花,人来人往,晨练的人们,在和南阳亲近,也和这个早晨亲近。
白河的灵秀清远在水,妖娆妩媚在花,通达开阔在人。在这里跑跑步,溜溜狗,听听音乐,打打太极,骑骑单车,一股阳光之气喷薄而出,似乎可以看出有两片士力架的能量,就像刚遇到那个八十一岁在七一路口遇到的骑单车的老人,一身骑行行头,挂着小音箱。当然,一些蜢虫也来参与人们的锻炼,这个世界的每个生灵都有自己的早晨,谁说不是的呢?
1
风雨之后,往往平静,就如梅溪河的水 ,除了浑一点,弯弯河道里的倒影,改造之后的亲水河提看起来挺好,只不过,那几年下河逮鱼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坐在办公室,想在七一路前在开展一次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党建活动,看能不能有一点动作,作为社会工作要有空间,就要有话语权,那就是要宣传弘扬与党建活动契合的载体或者平台,在支持配合中有点突破,有所融合,更好创新。
三区计划项目要进行绩效考核评价,涉及到项目资金因为流程和上级规定造成迟滞,是主要的,其他工作也捋了一捋,才知道前进的路上,留下的脚印一串串。
从社工人才培养、项目示范引导、本土机构孵化三个方面集中发力,社工大讲堂、慕课计划、益起爱关爱儿童、儿童之家图书室援建、本土文化一堂课、扶贫光明行、女童保护进校园、防溺水安全应急进校园、团体心理成长等活动的开展,围绕三区社工人才支持计划,这条主线,勾勒出了益博社会工作的努力创新和合作。
这是我猛然想起昨天一位大哥讲的话,人的需求层论也好,系统论也罢,其实最基础的就最重要。他质问我你说吃喝拉撒睡谁最重要?他抬高强调说,民以食为天,吃是第一位的,没有比吃最重要的了,吃可以产生各种交换,比如和医疗保障、文化需求等等,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谁占有生活资料谁就牛,但问题是事非经过不知难,这是切身体会。
现实的问题和困境与个人的需求直接相关,最基础的最重要毫无疑问,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项目也好,人才也罢,能够掌握一些核心的,或者是自己的东西,才能有所作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
一个上午就准备三区的绩效评估报告。这个评估报告,提现了要素保障、工作绩效、持续效果等几个方面,这是模块化的中期评估方式,值得学习,也是下一步应对政府购买服务的必然流程,需要适应,自我完善。
接到铁路医院仵院长的电话,约着明天上午见个面,聊聊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看看如何结合和介入,让南阳有专业医务社会工作的故事,可以讲,那是关于一个新的社工领域的探索。
天是云的舞台。太阳热烈的炙烤着大地,甚至很少来风。35度仰望天空,被夏风吹过的云,依然在飘逸,轻盈。梧桐树直竖竖的站在中州路两边,拂去了太阳三分之一的能量,看起来夏天也不那么烦躁,也能带一点爽朗。
淯吟书房,一个南阳有着书香情怀的特色书店,居城市景观于窗外,息灵动浮沉于屋内,不一样的地儿。看到陈磊发的微信要在周六开一个南阳文化的分享汇,由晚报社李萍主讲,因为南阳地名文化大讲堂,也需要这些资源来开阔和丰富自身的广度和深度,有必要更好去争取对南阳文化的发掘整理和宣传弘扬。
更多的人,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还能想到自己的往事,那是一种精神,是,也不全是,更多单位是一种心路的坐标,既是精神层面,也有身体层面,更有文化层面和社会层面的,那是一种综合的存在。
什么,文化有这么多意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对问题的认识是不相同的,占位、角度、根基、知识、思维不在一个纬度上,如何通达的看待这些事。譬如用社会工作的角度来看,那是需求层次的提升,文化和自我实现的问题,系统需求的此消彼长,文化需求质量提升。还有就是这个社会关怀和最基本认知或者说道德感的提升。
3
把社会工作定义为最接近为人民服务的工作。那是一个有生命的专业。既然把社会工作定义为生命影响生命的工作,那就必然有生命的命题。所有概念和定义的东西,皆有生命的可能。
就像那些散落在某个角落的手稿、照片、图书,为什么会流转到我手里?难道就是一个缘分能解决问题的吗?不,那是一种生命能力的交换,你不知道它给你的启示会不同。因为第六感的存在,所以我常常对每一个对地名感兴趣的,或者说文化,那是因为地名是一个文化的活化石。
那每一个文字都是生命的密码,我阅读它,是不是能量或者所信息就必然流转到我这里,那么这些讯息就跟人跟物跟事发生作用。
4
我在地名文化上认识一群老师。薛莲和郭老师一样都是那种无法言表的气场,辐射或者感染着身边的人。这是薛莲老师的今天一段随感,真挚而肺腑,一字一句都有钢印一样拓在心上:
刚才又朋友转来一篇文章,看后,我写一段随感——
躺在赵登禹路上一个小小的招待所里,读这样描述优美而沧桑的文字,心头潸潸,有泪落下。世间万物都是有灵性的啊,人们!真的不可无敬畏之心。每一个生命来世,都可以尽享美好,梨树等同于伯父的爱妻,一生的宠爱,纯洁的精神层面,彼此幸福无间!昨天,我们尚在讨论历史、文物、古村、老树的话题,有一个志愿者的激情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千年老树有神如仙,我,人类,只是树下的妖儿”。我们志愿守护大自然的神奇,我们志愿守护社会、历史、人文,把祖先点点滴滴遗存,携带的文化文明,由我辈活化、保护、驱动、利用,再完整地交付于后代子孙手中!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刚刚结束的全国文保联盟大会上,各路人马云集,统一认识,厘清思路,大家勇力倍增!昨天的北京,天空蔚蓝,云舒云卷,让我这尘埃一粒,回血满满,回归喜悦。其实,万物之灵,与万物一般,如伯父和梨树,鞠躬尽瘁,志愿!思念!
这是何等的情怀!我在想一个文保志愿者老人的这种境界,难道不正是我辈楷模?那么,社会组织必然包括社会工作组织,而社会工作介入地名文化,必然自带能量,有所裨益。
5
又到孙家楼二号院,门口的惠大才穿着短袖衬衣,没带帽子,两边躺着两只狗,还是那身装扮。他一眼看到我,王玉,你手里拿的是毛主席像。我笑笑说,是,那是一个老军队退休干部的剪纸,把它拿过来挂到墙上,增加一点红色传承的记忆。当然,还有好多摄影和书法作品。
大门紧锁。打开门,第二道大门,一场雨,一天太阳就把门口的野苋菜和其它野草旺长起来,几个还在墙缝里长着。
我拿着那几副作品,对着门口的毛主席像和红色娘子军,线条和神态是如何的相似。院内寂静,一个石榴落在门口的台阶下面,正对着屏风门口上卧着两只猫,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坐在西屋,看看哪里位置合适。
闹中取静,一个人孤立在一个地方,才能自由呼吸,甚至与空气和强壁回音。
一城之间,凡是同类皆有回响。
月亮刚刚升起,十五,像早上的太阳一样。
还是有点闷热,夹杂着一些风和光。
一城之间|博观 一城之间|博观 一城之间|博观 一城之间|博观 一城之间|博观 一城之间|博观 一城之间|博观 一城之间|博观 一城之间|博观 一城之间|博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