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同学们的喝水问题,学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了饮水机,师生们皆大欢喜,可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孩子们喝半杯,洒半杯,饮水机下的地面永远是湿的,更为过分的是孩子们把热水注入杯子中暖手,凉了再换。得加强节水教育,经过充分准备,一个关于节水的主题班会召开了。从世界水资源的匮乏到我国水资源的国情,从水的用途到节水意识,从生产用水到生活用水,从可持续发展到生活习惯,会议开得有序、热烈,效果很好。浪费水的行为大大减少了,班级用水基本步入正常化,可就是无法杜绝浪费,看来,仅靠教育是不够的,还得有配套的制度。饮水监督员诞生了,制度上墙了,情况又有好转,同学们循规守矩,谨慎而节约,用水步入正轨。班主任颇有成就感。然而好景不长,一次校园中无意的环顾,就发现一个同学投篮式地把一个矿泉水瓶子扔进垃圾桶,“咣当!”听得出不是空瓶子,“去,把水瓶子掏出来!”“为什么浪费水?”“这不是班级的纯净水,是我自己买的矿泉水。”我拿着大半瓶矿泉水陷入了沉思:我们的节水教育是否进入了误区?同学们珍惜的是集体的公共水,这可不是我想要的结果。怎么办?一个宽容的想法在我的心中酝酿。上课了,我带着水瓶子走进课堂,高高举起,同学们一下子新奇起来,不知老师葫芦里今天卖的什么药。我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同学们,这瓶水是尚志奇同学从垃圾桶里掏出来的,看,它清澈透明,令人滴滴难舍。”说完,我打开瓶盖,仰起脖子,一饮而尽。在同学们目瞪口呆之际,我给出了一句衷心感叹:“好凉,一点都不爽!”接着,一片掌声。从此,我班学生的节水观念发生了深刻地变化。
改变学生有时只需一个细节,抓住机遇才能彰显教师的睿智。教育不仅需要科学的方法,有时更需要教师宽容的情感,面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有爱心的教师不会是一味的批评和指责,而是更喜欢通过思考来解决问题。此问题的解决,就是抓住了学生个体生活中的一个细节,使之成为大众化的教育资源,用爱的关切触动孩子的心灵。扔水瓶的同学也许没有浪费水的故意,也不能说没有节水的意识,但为什么就出现了上述的状况了呢?可能是生活习惯的问题吧,要改变习惯,纪律的约束是有效的,常规的说教也是必须的,但都不能足以触动学生的心灵,只有触动心灵的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当我把水瓶子拿到讲台上时,同学们期待的是调查和处罚,而我想到的是如何让孩子们更关注水的去处,与其费心劳神地去搞调查,还不如喝掉它,这意外的举措,同学们顿时就震惊了。当我赢得掌声的那一刻,一下子恍然大悟:“爱的力量是无边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