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次下楼去取京东快递,快递员小哥说,难得你在家,不然我不知道怎么送给你了。
我说,放在小区超市不就行了吗?
小哥说,现在小区超市不接受顺丰、京东快递了。超市改成菜鸟驿站点了。
我知道菜鸟是阿里发起的,怎么忽然就开始排外了呢?
小哥给我抱怨了几段刚发生不久的糟心事。比如给一户送快递,不送货上门吧,客户不乐意。可是送货上门,家里总是没人。说放在家门口,要是物件丢失,都得算快递员的。为了保险起见,一件快递总是来来回回送好几次。客户觉得烦,快递员也觉得烦。
小哥说,现在菜鸟驿站方便很多。那些圆通、申通、韵达什么的,直接放在驿站那,客户下班了就去取,更方便。京东就没想过搞一个驿站啥的。
听小哥如此描述,我才知道,物流市场竞争还在强劲演化。
解决小区送货最后一公里的需求,呈现出两种解决方案:1、由快递员送货上门(消耗极大的人力成本);2、在每个小区设置一个中转站,这样可以实现短距离自取。
在我心中顺丰、京东物流从来都是业界口碑度极高的。春节期间,当其他快递都休假时,他们还在坚持。可是,在最后一公里上的解决方案,显然并没有彻底完善。
顺丰是支持这两种解决方案的。在每个小区设置了丰巢自动存取柜。但是体积有限制,稍大一点的快件就不支持了。这类自动存取柜,对一些老人来说比较麻烦,他们并不知道如何操作存取件流程。
京东在有些快递业务上开始选择第三方合作平台,以此来节省自营业务的物流人工成本。有时候我收京东快递时,是非正式京东快递员。我问你们怎么接京东的货呢,他们说,我们在这个APP上注册一下,然后京东会给我们下单,我们接单送货就行了。当送货业务开始转单给第三方时,就无法端对端的把控送货服务的品质了。
现在菜鸟驿站,开始设点。一个点设一个专职岗,专门用来存取件登记。存的是快递员过来的件,取是是小区住户过来自取的件。这个点里有一个登记系统,存取后都会第一时间反馈给客户。小区配送的服务,现在就完全交接给这个驿站专职岗员工的服务了。
这个驿站解决的最大痛点是,配送和取货时间的冲突。白天,小区的人都去外边上班了,而这正是快递员活跃时间。他们没办法在小区进行正常交接。晚上,小区人都回来了,可是快递员也下班了。而驿站,这种中转,正好能让快递员送的安心,小区的人取的也安心。
双方都解决了确定性的问题。
三通一达,百世、天天等这类尾端的快递公司,现在借助菜鸟平台,很快有了极高的流量。这类快递,在时效性无法解决,但在送货最后一公里上解决了确定性的问题。这样就在服务上扳回了一程。
由于这种取件的确定性。我就开始会偏向于选择菜鸟驿站服务。
早期,菜鸟驿站的专职岗,是能接受一部分顺丰和京东快递的,但是不进入它的登记系统,只是作为一个“帮忙”性质的临时中转。然而,随着单量的越来越多,物流市场的竞争也开始让这些个驿站开始选择排外了。
这是一个很不友好的排外信号。驿站的专职岗员工说,我们这里的快递堆的太多了,未签约的快递公司我只能选择不服务了。
如果社区设置这类服务点有数量和空间限制,那么菜鸟驿站就是占有了社区公有资源,而选择用排外的方式进行竞争。
当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如果这个解决方案占上风后,那么自然其他物流公司也会来启用这个方案。京东也来开一个京东驿站呢?顺丰也来开一个丰巢驿站......
这样对有限空间资源的争夺就会加剧。
如果菜鸟选择排外和不合作,那么社区更好的服务就无从谈起。在社区里的竞争谁来参与解决呢?
一定是社区管委会。他们才不管你物流公司的服务价值,而是考虑小区居民体验的最大化。如果各个驿站争夺的不可开交,就会各自分摊一个区域,让大家都有饭吃。
这个趋势会不会到来呢?
-end-
作者:曹涛,产品经理,互联网追风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