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里通知下午上完两节课后开全体教职工大会。
有特殊情况?因为全体会通常安排在周一下午,称为周一例会,所以周一下午的后两节都是自习。今天开会,后两节课怎么办?果然,很快就又有了补充消息:有课的老师上课,没课的开会,年级主任报上课教师名单。
如此看来,今天的会没有必须的事了。
没课,可也不想去开所谓的会。
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每周一后两节开会,相关科室说说一周内有什么主要的事,并安排下周主管的具体事项,最后校长做做总结。那时的会有事则长无事则短,也就一节课的时间。记得那时常盼着开会,想知道学校有什么新举措。尤其是每学期开学前的培训会,领导们会说一些新安排,会对一学期的事情做整体规划,会对教学有一些新要求,领导们的新举措新思想总会让我有很多的想法,甚至心潮澎湃。
可后来发现一学期下来并没有变化。
后来换了几任校长,新增了不少的科室,会,渐渐地长了起来。
我也渐渐明白:会,只是用来开的,只是用来公布制度的,至于如何执行如何操作,能不能真正解决事情,那就另当别论了。不是有一句话叫“计划赶不上变化”
吗?不是有个词叫“朝令夕改”吗?
现在的会议很多,年级组会,科任老师会,班主任会,教研组会,月考分析会,师德培训会,校园卫生检查会……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很多会议是没有必要的,很多会议是可以简约的,很多会议是应该有选择性的。
……
“我们尽量少开会,开短会,开高效率的会。”校领导如是说。——这应该是校领导的目标吧?
老师们其实并不讨厌开会,每次开会领导说具体事时,老师们听得很认真,可往往一个事会被领导阐发出很多事,——很多有边但无关的事;因一个事领导会说许多话,许多正确的废话。于是,有人趁上厕所溜号了,有人开始游戏了,有人QQ聊上了,有人眯上眼睛小憩了……
而开会开两个小时甚至开到上了晚自习,是常有的事。敬业的老师们无暇吃饭就去上自习了,自习可是要到二十一点五十才下呀,路远的老师回到家得二十二点三十了,上一顿饭可是十二点左右吃的。
领导们是不用上课的,他们只管开会。
一个干练有序的会议,一个简洁明白的指示,胸中有会,眼中有人,腕上有时,这该是多么英明的领导啊!少开会多调研,少打扰多扶持,少指责多尊重,这该是多么务实的领导啊!
当会不能少,不能短时,就有人以种种借口缺席了,有时懒得找借口,直接旷会,旷会要扣钱的,宁愿选择扣钱。
看会儿作业,背会儿课,不是更实在的事吗?
可是有老师指点了:你见过哪个只上课的老师是优秀老师了?这会儿只走群众路线是不行的。
当一些人清楚地知道自己与那些“优秀”无缘后,竟“肆无忌惮”地不再去开会了,
是不是不可救药了?
想到一个词:无欲则刚。
kF���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