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第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通过朗读领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通过分析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品味语言之美。在这篇文章中,老舍先生描绘了济南的冬天那种纯净的、独特的美。整篇文章给人一种充满温情和想象的美的享受。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春》这篇文章,已经初步懂得朗读的重音与停连的方法,也初步了解了写景的方法与妙处,掌握了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好处。但学生毕竟是刚接触初中,处于初始阶段,这就必须要充分唤起小学阶段的学习经验,又要巩固前一课所学所得,还要有所提高。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单元目标要求,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 继续训练朗读,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2. 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
3. 学习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体会课文的美。(难点)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2.“选点突破”法。3.比较法
五、学法:1. 自主学习法。2.合作探究。3.读写结合法。
六、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 标注自然段序号;
2.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铅笔标注重音、停连;
3. [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记录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课前统一提交)
4. 据课文“预习提示”,结合课后习题,阅读文本,试着解决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根据学情,依据《新课程标准》,本课预计用时3课时。大概分三步完成教学任务:1.读美文:训练朗读,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2.赏美景:教师选取一个片段精讲,引导学生掌握文章写景的方法;3.悟美境:多角度比较分析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一)、导入:先播放视频图像(春天与冬天景致)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谈春天、冬天的不同景象,引出课题。
(二)、读美文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突出用铅笔标注的重音和停连。
2.师生共同讨论第三自然段的重音和停连,并简单说明理由。(PPT呈现)
3.生生自由交流、讨论其它段落的重音与停连。
4.生听朗读(视屏录音或教师范读),谈听后感受,生再展示朗读。
5.生梳理文章的段落层次,列简易结构提纲。(投影学生的提纲,为以后的思维导图做铺垫)
6.生自由归纳本文的中心。
(三)赏美景
1.师以第四自然段为例,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写景的妙处。
请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解决下列问题:(PPT呈现问题)①找中心句②层次划分③描写顺序④动词使用⑤色彩美⑥修辞手法⑦诵读方法
①中心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②层次划分:总、分、总
③描写顺序:山上、山坡、山腰
④动词使用:“顶”、“镶”、“露”、“穿”
⑤色彩美:青黑、白花、银边、暗黄、微黄
⑥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⑦诵读方法:在注意重音、停连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情。
“删词”: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加或删掉“呀”)
就是下小雪吧(加、删“吧”);那些小山太秀气(加、删“太”)
2.学生自由选段落赏析,总结文章写景特色。(描写景物、写景顺序、动词运用、修辞手法、色彩美、诵读)
(四)悟美境
1.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运用比较法体会文章意境。
①改变句式:适用于第一小节。例如改成: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没有雾,没有毒日的,是温情的。济南是个宝地。
②换词:第五小节。“小村庄的房顶上还有点雪”中“卧”与“还”的区别。
③改变语序:第二小节。“济南是个理想的境界,因为它有山、有水”。
2.以不同的身份介绍济南的冬天
例如:导游: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
画家:济南的色彩美,近看、远看的美
摄影师:全城(蓝水晶)特写及全景的拍摄
结束语:“上帝把春的艺术赐给了西湖,把夏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秋天的和冬天的全赐给了济南”——老舍《济南的秋天》
(五)作业(层级作业)
A.阅读《济南的秋天》,结合本文,试从语言的角度分析老舍先生对济南的独特情怀。
B.阅读《济南的秋天》,从语言的角度分析与本文的相同点。
C.借鉴课文的写法,阅读《济南的秋天》,结合家乡冬天的风景,试着写一个片段。
(六)板书设计
借用课文插图,板书。
2019.7.2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