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信息技术下的“智教”课堂模式实践
9.27课堂切片反思: “戴”和“带”的区分

9.27课堂切片反思: “戴”和“带”的区分

作者: 谢娟福州 | 来源:发表于2023-09-26 14:03 被阅读0次

    同音字就是现代汉语里语音相同字形、字义都不同的字,所谓语音相同,一般是指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在低年级孩子学习汉字时,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表现为已经认识了这个汉字,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刚学过的汉字就会和一些字形或字音相近的字混淆了。特别现在到了二年级,在组词和造句等过程中常常出现混用的情况。所以同音字和形近字的区分成为二年级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在去年闽侯上《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这一课时时候,采用了字理识字的视频进行一次微课程教学。当时因为题目设计有问题,课堂呈现的效果并不好。再返回班级在一年级中偶尔也使用了两次, 发现在视频教学中,学生观看视频出现以下问题。1.视频虽然短,但是信息密集。(动画类教学视频大多有这个问题)。2.视频的内容部分超出学生的认知。大部分的视频制作的趣味性强,情境丰富,但是因为并非针对对应学龄的学生设计,常常出现采用的视频内容超出学生当前的认知。3.学生在丰富的视频情境中,只是“看”,并没有带着问题去思考,脑海中“阅过即焚”,只留下刚才视频中的热闹和有趣的画面。

    今天在课堂上,进行了“戴”和“带”的学习。

    微课视频

    1.出示视频,说要求:待会请大家一起来区分这两个字。

    2.观看视频完成之后,马上挑人进行选择题的选择。

    课件页面

    随机4人中,    其中小夕和小若同学一脸犹疑,展现出来就是盲猜了答案。两位同学平时在学习中就较为“被动”,喜欢做机械类抄写,动脑类的观察思考、复述是他们最不喜欢的。马上修改了课堂环节,立刻进行同桌活动:互相说一说,视频中,这两个字提示了那些区别。这个环节其实就是一种巩固和检测,帮助刚看完的孩子彼此之间进行梳理。

    再进行全班的投票。

    课堂投票

    C选项为其他,小佑同学理解为农民伯伯带着草帽去田里,其它同学很快提醒她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选择“戴”更为合适。课后,小夕和小若同学主动来找我,要求重新学习并讲解给我听。这是最近在训练孩子们要开始尝试学会学习,面对自己不会的,主动想办法去学习。第三节课上大大表扬他们,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进步!

    重新梳理下在课堂的字理识字的视频学习方式:提出问题—观看视频—同桌交流—全班交流—检测。借“视频”之力而行,要让学生的思考能力变强,就要想办法向别人的大脑借力。不仅仅是纯粹视频的输入,更要通过同桌或者小组的沟通与交流,帮助内容进行重构、加深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9.27课堂切片反思: “戴”和“带”的区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th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