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向未来

作者: 中山黄小海 | 来源:发表于2022-02-27 20:19 被阅读0次

福州市中山小学 黄小海

伴随着冬奥结束的脚步,新的学期到来了。新学期如何继续改进自己的教学呢? 分析比较了一通自己班级五下和六上与年段各班平均成绩的分数差,与年段平均分的离均差,甚至把优秀率也拿出来分析了一通,发现我班级成绩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原因出在哪里呢?深入回顾反思后觉得以下两点是亟需改进的:

一、以生为本的课堂太少

  翻出上学期的课堂数据图(图1)。

图1:2021~2022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数据汇总

刚看到这张图的时候,虽然课堂类型显示的是偏向教师中心,但心里没有太在意。因为上学期使用过程中,麻吉星软件常是一整个半天都开着,直到放学关闭班级电脑时才退出软件,这样就产生了课堂时间出现3、4个小时这样的极端数据,从而影响了课堂类型的判断。直到平台上线后,才开始注意这个问题,因此1月份之后麻吉星使用时长与课堂时间总体就较接近(图2),自我感觉我的课堂类型还是偏向以生为本的。

图2:课堂时间与麻吉星使用时长数据图

       既然课堂类型都以生为本了,为什么学生的成绩没有明显的变化呢?细究图3的数据时才发现有问题。

图3:六年级上学期课堂总时长与课堂节数

数据显示有记录的课堂节数为70节,六年级上学期上课周数是22周,按照一周五节数学课来算,一整个学期至少有110节数学课,再加上平均每周至少补充一到两节的隐性数学课,整个学期的数学课不下150节,而我这边的课堂节数只有70节,也就是整个学期只有不到一半的课使用麻吉星,再扣除这70节里面还包含一些误操作而增加的课堂节数,教师中心的课堂节数,真正以生为本的课堂估计不到一整个学期数学课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从整个学期来看,我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没有产生实质上的改变,学生大部分时间还是停留在以往教师中心的课堂和教师中心的学习方式之下,也许这是学生成绩没有大的变化的原因之一。

原因二、交流质量不高

《数字时代学与教2》中有一段介绍欣玫老师上课时的场景“她在小组研讨时,先到第10组听听,并伺机点拨一下,然后走到第1组,倾听并参与他们的研讨。”欣玫老师采取的教学决策是先观察小组作答统计图,了解哪几个小组作答情况不理想,在小组交流时对这些小组进行针

对性的指导。因为学习力偏弱的小组或者错误选项偏多的小组,在交流时可能会陷入混乱,或者交流时不能都说到问题的本质,甚至往错误的方向发展。而回顾我的课堂教学,直接忽略了这样的指导,全都放手让学生自由对话,这对于弱后的小组来说小组交流时是会比较困难的,也容易造成知识的一知半解。因此,这学期对于小组的指导必须重视起来。

本学期,除了这两个方面需要改进以外,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还是需要不断反思,让自己的教学决策更加有效,不断精进自己的教学。希望这学期的期末能够看到学生的成绩有进步的表现。最后,借用冬奥口号,让我与生一起努力,一起向未来!

相关文章

  • 相约北京 听闻黄土高坡的呼唤

    “一起向未来”。 为了爱,因为爱,你来,我来,大家一起来,一起向未来。 一起向未来,相约冬奥,相约北京。 最期待2...

  • 1月2日

    一起向未来

  • 陪伴

    一起向未来!

  • 为奥运会喝彩!

    一起向未来!

  • 向未来

    冬奥口号“一起向未来”,明天是未来,明年是未来,十年之后也是未来。甭管以后的哪一天,甭管一起还是独自,总得向未来。...

  • 一起向未来

    一起向未来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2022年北京冬季残奥会主题口号。 这个口号给我的触动很大,一起向未来也是我给自...

  • 一起向未来

    接着一中的小班组,接下来和大家汇报一下起中的中班组新学期重点方向。新的学期已经要开始了回顾过往总觉得每学期...

  • 一起向未来

    昨天是开学第一天,从上课到晚自修全面上线,是三年来的第一次,往年惯例是开学后一周开始晚自修。 放学回来的你,有些疲...

  • 一起向未来

    北京冬奥会圆满结束,留给观众无限的感动,带给世界的是一个自信、开放、民主和富强的中国。她古老又年轻,她充满活力,不...

  • 一起向未来

    北京2022年冬奥会,今天正式落下帷幕。中国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获得了9金4银2铜名列奖牌榜第3位的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起向未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bcc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