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创业访谈创业创业
他签约当天被合伙人放鸽子,如今的交易额超2亿

他签约当天被合伙人放鸽子,如今的交易额超2亿

作者: 接招 | 来源:发表于2016-08-18 14:01 被阅读33次

    沐金农

    创始人:王曾

    背景:北大博士、连续创业者

    派:三农金融平台

    融资规模:A轮数千万人民币

    投资方:玖富、瀚霖资本、水木资本、薛蛮子

    王曾接招

    经过资金紧张有什么反思?

    怎么做农村金融的风控?

    跟传统信贷相比有哪些创新之处?

    王曾前阵子发了条朋友圈,感叹两年前跟沐金农同期进入农村金融领域的很多企业都没能坚持下来。

    沐金农是一个专注三农领域(农民、农业、农村)的金融平台,以「生产型金融+消费金融+家庭财富管理」的共享金融模式,为新农人提供生产型借贷、消费金融、家庭财富管理服务。

    坚持到今天,沐金农也经历了颇多磨难。

    项目早期,跟投资人约好签约的那一天,合伙人告诉王曾,自己没法All in,要退出。

    王曾一个人忐忑不安地去见了投资人。结果让他感恩至今:「他说只有我一个人也会投,他愿意赌我。」

    目前,中国三农人员逾8亿,地域分散,情况千差万别:「早期探索的时候真的很困难,找不到方向,公司进展很慢。」

    前期王曾想从实力较强的农村企业切入,后来发现这些企业背后存在不少问题,转而从家乡中部地区开始探索。中部农业不够发达,农民的还款能力存疑。后期才把目光投向北方,发现内蒙、黑龙江等地区土地集中,农牧多元化,继而决定从富农人群切入,采用土地经营权抵押等模式开展业务。一圈下来,可谓天南海北、各路神魔都见了一遍。

    早期摸索急剧地消耗着资金,也让王曾交了不少「学费」,资金链一度非常紧张。

    回想起最为艰苦的那段时间,王曾说:「我会记住那个时刻。」

    他天生是个不安分的人。早在2009年读本科时就做起了O2O——一个校园消费地图项目。「用自己的钱做,后来输掉了。」他笑着回忆。

    2014年,他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读企业管理,研究国家林权改革,又想去申请村镇银行牌照,但在过程中发现不少问题,只能作罢,这一次尝试让他结识了不少相关领域的人,也进一步加深了对行业的理解。

    时值互联网金融大火,看到不少师兄师姐都投身其中,王曾也跃跃欲试,结合之前的经验,他发现县域金融存在巨大的商业潜力。

    当时,有投资人质疑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市场教育还不成熟,然而就在那一年,阿里巴巴和京东先后上市,宣布了各自的农村战略。更让王曾激动的是,微信红包开始火遍大江南北,农村很多人使用起了移动互联网。

    2014年,王曾中断了在北大的博士学业,创办沐金农。

    去年11月,沐金农获得了水木资本、薛蛮子的数千万A轮投资,至今已扩展近200个县域,交易额超2亿。

    Q:沐金农旗下有几个业务板块?

    王:有三大板块:生产型借贷、消费金融、家庭财富管理。

    最早期是生产型借贷,满足农民的生产型需求,提供短期的经营型贷款。沐金农的生产型借贷系统可以测量到以村为单位,一家的土地面积、农作物类型、大致价位等信息。

    近期推出的「拿下分期」主要定位于县域经济的消费型贷款。农村的问题是资金规模跟不上,农民的生产型借贷和消费型借贷混合,家里面生产、装修、红白喜事各类消费,借款的时候分不开,我们是想把它分开,为采集农村大数据包括农村征信做准备。

    将二者分开以后,就能根据他的借款频次和数额了解到一个农村家庭有几口人、几亩地,处于什么消费水准等等。所以拿下分期和沐金农生产型借贷是有协同效益的,总的来说就是生产升级和消费升级。

    未来还有一个板块是农民的财富管理,帮助农民家庭理财。因为农民很多人把钱存在银行,定存存三年,现在通货膨胀那么大,存三年都亏钱。还有人放贷款给一些熟人或企业,没有风险保障,很可能血本无归。所以农民的家庭财富管理需求是非常大的,而且是一片蓝海。

    我们没有从农民那吸收资金,这块现在乱向丛生,我们暂时不碰。

    Q:放贷模式的流程是怎样的?

    王:现在线上有APP「拿下分期」,消费型的。因为这种纯线上我们还是希望小额一点,比较有风险保障。

    线下当地有我们的宣传点,首先会分析他的情况,了解他的熟人圈,有一个初步的判断;登记借款数额,然后进行征信;经过我们的系统扫描,基本上能确定是否下户,通过以后就会下户去调查;到他家里拍一系列的照片,了解家庭情况,走访周边,经过审批以后放款,额度在3-10万之间。

    大额贷款额度为50-150万,这样的人群总部会风控,按一定的流程进行尽调,尽调通过过后,会给他放款做抵押登记。

    Q:三农人群基数庞大,具体怎么定位?

    王:前期会是农村富裕阶层,中国农村万象丛生,在没有足够了解的情况下,选择从富裕阶层切入算是一种摸索判断。比如我们的生产型借贷是全国第一家接受土地经营权和农村宅基地抵押的,这类人在土地慢慢集中过程中会有大量的资源。还有就是在原来的行业,种植或者养殖的供应链里属于TOP20%的水平。

    如何找到这些人?我们采用荷兰合作银行的一套技术,内部正在做根苗系统或叫农业知识库系统,尝试区分一个村、一个供应链里面更有能力的人,减少风险。我们最近还有一个给农垦下面的农工做贷款的产品,也是富农阶层的一个群体。因为农工人员就是未来农民的一种趋形,我们着眼的是未来的新农人。

    当然,我们针对的是三农,不只是农业,希望绑定这个区域的6-8亿的人,有多产业的混合,不仅是做农业相关产业。

    Q:风控是农村金融大问题,怎么解决?

    王:信用担保类的,我们会找他的家人、当地有名望的人或者帮农民卖东西的农贸商给他做担保,提供3-10万的贷款。前者对农民有把控力,后者掌握了还款来源。我们跟很多农贸商合作,他们给农民付款的时候,可以把钱先代农民还给沐金农。

    农村的人口流动性更小,人们更加注重声誉,所以熟人体系很有效。但熟人体系最重要的是防范集体欺诈,我们尽量分散区域,地区、产业、行业分散。而且我们以家庭为共同借款人,夫妻、父母相互承担,不会借款给只有一代人的家庭。还有就是土地经营权抵押,除了土地的租金,将土地的流转,证件抵押,加上一些车产、房产的配合,进行担保授信。

    消费那块,数额小的话15分钟就放了,也是在积累数据。因为只做生产借贷上规模有点慢,一直是每个月几千万的盘子,消费升级大众的需求更大一点。

    我们叫社区为导向,搜集这个村的家庭数据,推算出那家人的具体收支情况,从土地面积、农作物种类、收益到有几口人,是否存在买房买车等需求。从而构筑农民的信用体系,了解其还款体系。我们是在做大量的基础设施,因为小额实验更多更快一点,胆子也更大一点。

    Q:与传统信贷相比,有哪些创新?

    王:一、我们的资金更加多元化,资金的种类或跨区域匹配更多。二、我们的数据处理能力,比传统的纯放贷要好,因为对数据的搜集能力和风险的识别能力更好,这源于我们的技术优势。我们很注重技术这一块,我们的下户调研系统,去农村调研的时候拍照、各类地理位置等信息搜集全部在移动端实现。但是农民还没有到自己操作那个阶段,这一点我们在改进,希望优化到后期农民只用说话就行。

    农贷还是要靠线下,做重一点。因为农村千差万别,农贷这块还没有出现巨头,前期需要大量探索。

    Q:地域差异大,业务重点在哪?

    王:根据不同的地方有区分,北方会偏农贷型、生产型多一点。在南方某些区域试验了之后不太敢放,就以消费型在切。我们只做三农贷款,因为金融有重点但是也要分散,集中在一个领域是有风险的。我希望是跨区域采集这个农村的社交网络数据和信用体系数据。

    Q:农村推广有哪些方式,怎样获客?

    王:推广上有很多接地气的方式,农村比较常见的赞助唱戏、刷墙、发传单、车身广告等等,甚至有村里面的大喇叭。

    获客来说,贷款这方面只要一个村里有人贷款了,很多人要贷款就会知道,有口碑效应。所以还是熟人传播,只要有刚需就会过来。

    Q:目前来说困难在哪儿?

    王:三个方面,第一是资金的匹配,因为各地区需求不一样,我们拿钱成本比原来高,有时放贷过快资金跟不上,有时资金充足资产跟不上。

    第二、怎样拿到便宜资金的能力。蚂蚁金服、京东做ABS,百分之三、四的成本,从海外拿钱,资金的成本也是一种竞争力。

    第三、资产的识别,分析方式不一样对客户资产的识别判断也不一样。业内有直营、有加盟、还有纯线上等不同模式,差别较大。我们也一直在探索一个更好的模式。

    Q:公司愿景是什么?

    王:我们的使命是让三农沐浴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愿景有两点,一是为8亿农民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二是助力百万三农金融家。另外,沐金农是一家专注三农共享科技金融的高科技公司,未来,我们希望能普及到中国农村的每一个角落。

    Q:经过资金紧张,有什么反思?

    王:创始人最重要的是做资金流的管理。刚开始创业拿钱太容易,基本上不做预算管理。现在资本寒冬其实很好,花钱都很谨慎,包括我们公司,我们有非常充足的现金流,接下来就是专注做业务,开拓好,把客户服务好。包括现在找投资人也一样,我们在有钱的时候找,比较没有负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他签约当天被合伙人放鸽子,如今的交易额超2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yv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