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儿欢快地叫着。
“叽叽——叽——叽”鸣声悦耳,将我带向远方:碧空如洗,青山绿水,金黄的稻穗香气氤氲……。
抬头看,一个小小的高宽不足一尺的鸟笼,细铁丝编成,甚是普通,挂在前楼的窗外。一只灰褐色小鸟,头上有一撮竖立起来的绒毛,小嘴短而尖,在笼中张开翅膀扑棱着,纤细的爪子握着笼中的横杆。它如漆的眼注视着楼外,“叽——叽——叽叽”地叫着,无忧无虑。
我站在窗下,听着,竟有了一丝感动。在鸟的欢鸣声中,我听出了一种生存能力: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是良好的心态。
身处自己无力挣脱的环境,不悲观,不怨尤,保有一颗平静安然,享受快乐之心。
鸟儿被关在笼中,失去了展翅蓝天碧水的机会,实属情非所愿,又无力挣脱,它却在窄窄的笼中快乐着,快乐着自己,也快乐着别人。
随遇而安是明智,更是智慧。
当我们无法改变环境,无力冲破笼子时,接受现实,顺应环境,不做无谓的抗争,这是一种明智,更是智慧的处世之道。
苏轼被贬到惠州,他处之泰然,写下《惠州一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不辞长作岭南人”,我心安处是吾乡。
因得罪奸人,苏轼又被狂贬到蛮荒之地儋州,原以为会客死他乡。可苏轼到儋州后,在自己所居的“载海堂”给当地的学子讲学,掀起了汉族文化向海南传播的高潮,使这块蛮荒之地“书声朗朗,弦声四起”,求学蔚然成风。随遇而安让他的生命再一次绽放异彩。
面对强大的势力,螳臂当车只能自取灭亡。
随遇而安更是一种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
“安”,是安分守己,是自我的心安,内心的平静,以及由此带来的家庭的安稳,生活的安定。
曾经的我们豪情万丈,挥斥方遒,要追寻海阔天空的自由。
表面上,这份自由是挣脱束缚,挣脱压力,其实,是逃避现实,逃避责任,挣脱了使命。
嫂娘张敏,丈夫变故后,婆婆重病不起,五个未成年的弟妹需要抚养。她本可以一走了之,追求自己的自由,幸福。可是,她默默地留了下来,承担起了支撑这个家的责任,将婆婆送终,将前夫的五个弟妹抚养成人,并且全部送入大学。
张敏的这份安于命运,不是逆来顺受,而是敢于承担命运赋予责任的勇气,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是真正意义上的万丈豪情。
随遇而安让我们拥有了心灵的一份自由。
随遇而安是安于环境,安于命运,是安顿好自己的身心,安顿好自己的生活,安顿好世俗的责任。如同我们要跪拜佛祖,沐浴更衣,斋戒三日,抛开凡俗的纷扰,带着一颗赤子之心,潜心面对,虔诚向佛。
此时,心清如水,心如明镜,不受羁绊,在无垠的心灵空间驰骋。
轻轻推开窗户,阳光正好,空气清爽,一扫宿夜的污浊。
往日,自己曾同情笼中之鸟,鄙视它浅薄的快乐。我们谁又不是无形笼中之人呢?
听鸟鸣悠扬,享人世安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