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在于多,今日翻几页,明日翻几页,久久自然得益。读书之要旨一为进德之事,一为修业之事。读书可变其质,换其骨,砺其性。如果深信“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就不妨坚持从读书开始。
文学大师偶得兴致,翻翻以前旧书,不算很多,经典的还有那么几本,可惜被我埋藏了很多年。说来也巧,看世界100位《文学大师》排行榜时,读到曹雪芹:《红楼梦》使中国长篇小说的焦点从对神话英雄进行不相干的道德挖掘,转变为努力描绘现实主义设想的社会和心理关系中那种世俗和心灵的主人公。《红楼梦》远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浪漫故事,它从个人扩展到家庭,再到社会环境以及整个中国文化,组成一片容纳整个世界的色彩斑斓而构图复杂的全景画。它一方面揭示个人意愿和可能性的局限性以及人走向堕落和阻止完善的力量;一方面对生存方式的意义进行深入探究。
正好书堆中也有《红楼梦》,闲暇时也略翻上一番。近来,可能对故友未能施尽其才,无有用武之地以及面对环境的满目悲怆毅然决然离开,略表惋惜与恭祝前锦之情;也是可能和故交谈论为什么学习,学习根本之所在以及为什么工作后还得继续学习;可能还有一些其它因素所在对自己有所触动;故仓而惶之以作此篇,也许还有点探求什么是当今符合大众化思想标准的意味。
红楼梦红楼梦中描写贾雨村的篇幅也就这么几回: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至于第一百二十回甄士隐详说太虚情,贾雨村归结红楼梦乃高鹗所作,是否符合曹公之意,暂且不提。
贾雨村,跟中国传统的文人寒士一样,也同样具有中国传统文人寒士的性格特质。寒窗苦读,素有远大抱负与宏伟志向,求一介功名以安天下。住在简陋的葫芦庙以卖字撰文以求取盘缠,此时内心更多的是孤寞难耐与可怜无助,即使见到甄家之婢娇杏也不免对月有怀“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仅“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一句便被甄士隐所佩服赞叹而施以钱财,资助进神京赶考。
不论我们从事各行各业还是享受生活都应有自己的追求与目标。曾经的经历不是我们炫耀的资本,而是我们今后人生的砥砺,曾经的勤奋、努力、踏实更是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的由来已久而锻造的可贵品质,并不是我们满足愿望后的抛诸脑后而自负得意以致懒散懈怠。因为我们要面对每个新的一天,面临各种新的场面,只有具备新的环境中应有的资本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瞬息万变。贾雨村的勤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坚持的,无论在自己的哪个人生阶段。
有材可去补苍天,贾雨村终于踌躇满志,中进士归来。在官场中贾雨村也免不了封建制度下毒害腐蚀,对百姓残酷也会贪污受贿收敛钱财;贾雨村毕竟也是个优秀的读书人,初到官场还有些正气凛然而与其它官员有所矛盾冲突。未遵循官场之潜规则,违反了封建社会为官之道的基本法则,很快以“生性狡猾,擅篡礼仪”之罪被革职。
每个环境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标准规则,是某种文化、信仰或利益促成的,也是由境遇不同的人集合造就的。真正能游刃有余于其中,需要低调中能力的凸显,需要有原则的交流沟通而不是独断专行或独行其是,这种原则是根植于内心的一种精神信仰,是心中的一种符合大众化标准的笃定,虽处处左右逢缘又不违应具备的人格品质。而如何达到这种境界,我想古代的一些先贤大儒很有借鉴之处。
无奈之下,机缘巧合,贾雨村成了林黛玉的老师,凭林如海的一封书信,夤缘复旧职。他学会了官场的某些东西,利令智昏,鬼迷心窍,演了一出“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忘记甄士隐之前的接济之恩,对英莲没有施有援助之手,而是选择了权势下的顺从,趁机攀附权贵。
一个优秀的读书人却在封建的土壤中丧失了应该具备的品质,一个典型的人物或许也对我们有现实意义,不想用旁观者清的角度来品评,如果真的深处贾雨村之位置,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答案。如何能能在大浪淘沙中保持仅有的一种可贵品质?这时,我想起了曾文正公在面对拂逆之事,采取逆来顺受之法,那是一种对自己原则立场的保持,而不是违心违德的沦丧。曾公即使在人生的最巅峰也展现了一代理学大儒的风范,面对百官要其问鼎天下时,只是一句“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便默默无形的让百官无言臣服。
如果你还处在一种过去荣耀之下,如果你还处于一种无原则无信仰之中,如何你还处于心浮气躁愤青之时,如果你还没有对自己的所处有一定的警戒,如果你还不保留原本已具备的某种优势,如果你还处于一种得过且过随波逐流之态,那就学学贾雨村给我们的启示,可圈可点、可恨可怜之处。
不管未来的环境如何,不管未来的路怎么走,当以勤为要,以厚重为德,将平生之所学用于实践作为人生之乐。若巧遇伯乐,必以所修之学、所修之德以厚报,切不可养尊处优、韬慢险躁、不思进取而悲守穷庐。
微信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