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吴哥之美

作者: 江月的书妆台 | 来源:发表于2017-05-08 05:25 被阅读220次

    吴哥城像一部佛经

    经文都在日出、日落

    月圆、月缺、花开、花谢

    生死起灭间诵读传唱

    等待个人领悟

    读完蒋勋先生的这本《吴哥之美》,像是一次心灵之旅。目光跟随着一行行文字,仿佛能触摸到吴哥城墙的斑驳,侧耳倾听,又像是位古老的哲人在无声地诉说。

    蒋勋:吴哥之美
    掀开着稍显厚实的读本,仿佛打开了吴哥的大门。

    这座曾经灿烂辉煌的城市经历了太多苦痛,又被人们遗忘了太久。

    19世纪中期,一个研究热带昆虫的法国学者亨利 穆奥进入了柬埔寨西边的丛林,他披荆斩棘,在层层包围的热带雨林中“发现”了吴哥。

    他的研究资料被公布,震惊了欧洲人,也引发了至今仍在发烧的吴哥文化的西方研究。

    相比起来,国人对于吴哥的研究和记录要早了很多。

    早在元贞年间,公元1296年,周达观奉派去真腊的首都吴哥窟,在此住了一年,回国之后,把在吴哥窟种种见闻记录下来,写成了《真腊风土记》。

    在吴哥窟旅行,许多欧洲人手上都会带着翻译本的周达观《真腊风土记》。

    本书作者蒋勋也是带着这样一本游记开始他的吴哥之行的。


    图片来自网络

    《吴哥之美》这本书是蒋早年写给好友的信集结成册而成,所以观者读来似乎是在倾听一位远游的友人将他所见所想所思娓娓道来。

    由此你的目光也跟随着他到达了遥远而又古老的国度:看巴肯山丘上的国庙,走在巴方寺庄严的引道上,感悟冥想的真谛。

    触摸巴扬寺的浮雕,追索庶民生活的痕迹,体味喀拉凡寺毗湿奴、吉祥天女与砖雕的艺术,在山与水之间,找到人的定位,看今日吴哥走向废墟的美。

    蒋先生是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画家看画,总是会比常人多了一双慧眼,因为懂得,所以更能体会绘画者的所想要表达的深层涵义。

    起于观看,从直觉与观想展开,却能加以理知的约束,在慎重与放言之间取得平衡,并不预设立场的观看,在体贴入微的感受中有大的角度:以古观今,以今观古,以古观古,以今观今。

    图片来自网络
    同样作为画家的陈丹青,在谈及俄罗斯绘画时说:

    有一次,列宾看到一幅意大利绘画,赞不绝口,说:艺术之所以是艺术,最最重要的是“美”。不久,他看到一幅俄罗斯无名小画,画着贫苦的女孩,老头子哭了,喃喃地说,哎呀,艺术最最重要的是善良和同情。

    善良和同情,在今天我们介绍的这本书中同样体现的淋漓尽致。

    正是这份善良和同情,让一个个来自遥远他乡的旅行者领悟到了隐藏在历史背后的沉重。

    法国殖民柬埔寨90年,陆续搬走了吴哥窟精美的文物。

    在巴黎居美东方美术馆人们便能看到动人的吴哥石雕:有巨大完整的石桥护栏神像雕刻,有玫瑰石精细的门楣装饰,还有安静闭目的沉思石雕,嘴角挂着残酷历史也抹不去的微笑。

    这样静穆的微笑在巴扬寺四十九座尖塔上有一百多面,仿佛初日中水面升起的莲花,是那么地纯净。

    这些无处不在地微笑见证了吴哥的辉煌、屈辱与没落。

    图片来自网络

    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哭过,恨过,痛苦过,绝望过,哀伤过,嫉妒过......

    当所有这些被现实洗礼,被战争与奴役埋没,被雨水冲刷,一切的一切,最后都化在了这些微笑里,包容爱恨,超越生死,通过漫长的岁月,把这份从容与淡定留给后世。

    因为微笑,文明不会消失。——蒋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蒋勋:吴哥之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hzp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