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熊逸的启示:人为什么需要找心理依托?

熊逸的启示:人为什么需要找心理依托?

作者: 明赐_bcd2 | 来源:发表于2023-02-05 10:41 被阅读0次

       电视剧《天道》里讲的“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看起来讲得很高超,但是很不够具体,每一解释到位。其中只有一句比较清楚,就是“传统文化在一个‘靠’字”。

      “靠”字的对立面,便是独立,便是自主。爱默生的名作《论独立》便是在讲这方面。然而,即使是爱默生,表达的也只是观点,而论据却很模糊,好像那些道理都是“不证自明”的,所以爱默生被贴上“先验主义”的标签。

        直到看到熊逸下面的文字,我才感觉到非常透彻,颇有淋漓尽致、直呼痛快的感觉。


熊逸:

        给心理找依托,找靠山,这是人的天性。或者可以这样来说,宗教性就是人的天性。哪怕胡乱相信一点什么,心里也会踏实很多。

        越是“普通人”,越是需要神,需要靠山,需要领袖,需要偶像,这四者异名而同实。作为群居动物,奴性显然是一种生存优势,让我们能在不明所以的时候就自动自发地围拢在强者身边,而那些特立独行的“精英”——如果曾经有过的话——很容易被严苛的生存环境淘汰。         万(万维钢)老师强调的精英思维,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才会闪光的东西,需要以脆弱的理性抗拒强悍的本能,这很辛苦,能坚持下来的人注定不会很多。

        普通人身上不但奴性更强,还会更加在意自己的社群标签。社群就是神,就是靠山,就分别样的感受。

        人的宗教性是永恒且普世的,有神就会拜神,无神就会造神,当然还需要自己的神比别人的神厉害才行。这种心态可以一言以蔽之: “我爸爸比你爸爸强!”小孩子的话里最能体现出人性的本真。国学很有“厉害爸爸”的潜质,所以很容易被披上宗教的外衣。这些潜质,我就不想一一列举了,这里只谈其中的一点,那就是古汉语的模糊性。

        世道人心的规则,有需求就有供给,没有对应的供给就会出现对应的替代品。你想要天上的星星,就会有人向你兜售钻石。


        熊逸的文字,用浅显的文字,将深奥的原理与大家的已有经验连接起来,又将古今中外多个领域的理论及科研成果融会贯通,深刻、到位又中肯地分析人性。读他的书,真的很有认知的“快感”,比吃大餐还享受的多 。不知不觉间,对社会的底层逻辑有了不同的认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熊逸的启示:人为什么需要找心理依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iba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