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是在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当时有一个同学在读《明朝那些事》,有一天我俩在操场上聊天,他就滔滔不绝地给我讲于谦如何英雄,怎样在北京保卫战中顶住也先的铁蹄,成为大明王朝的擎天玉柱。我在一旁听的津津有味,内心也很是为于谦的英雄事迹频频叫好。可是没想到,最后我这同学竟然叹了一口气:“唉,如果没有王阳明,于谦应该可以坐上大明‘第一猛人’的位置了,最多,开国皇帝朱元璋可以跟他比一下。”
“嗯?王阳明何许人也,比于谦还猛?”我瞪大眼睛问道。显然,当时的我知识之匮乏也足够自己汗颜的了。
“啊?你不知道王阳明?他可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跟孔老夫子齐名,有‘完人’美誉的另一个圣贤。”同学嘴巴长的老大,一脸惊讶。
王阳明的大名就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刻在了我的脑海中。
之后,我开始慢慢了解到“心学”、“龙场悟道”、“南赣剿匪”、“平定宁王叛乱”等一系列有关他的故事。也许我所了解的都是皮毛,又可能所有的故事都是片段,不成系统,所以,我一直对他能被冠以“圣贤”不以为意。后来发现很多近现代的猛人都以王阳明为偶像,并且大肆推崇他的“心学”,于是乎,我对这个神人又重新燃起了无限的兴趣,决定读一读写他的文章,对他和他的“心学”有一个相对全面而完整的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占据了统治地位,尤其是在华夏大一统的时代。但是,从孔老夫子去世后没多久,儒家学派就四分五裂了。而到了宋朝,理学承载传统儒学,开启了新的思潮。代表人物程颢和朱熹更大肆推崇“存天理,灭人欲”的极端反人类思想。其实我们也都知道,程颢的一生确实严于律己,要求自己已经到了刻薄的程度,算是达到了自己提出的雄伟口号,但是我们的朱熹老先生,可就是说起来一套,做起来另一套了。所以,理学存在天生不足,只能被腐儒们用来唱高调,很难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然而,在明朝这个奇特的朝代,皇帝竟然还真让官员学子们照着程朱的这一套标准来做!但凡有反对的人,在第三任皇帝朱棣这,将会被视为叛逆。天啊,当时的知识分子真是惨,他们要相信,这种思想是完美的衡量标准,只要严格按照它的指导去做,一切就会圆满。我有点明白了,为什么中国近现代以来,国人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展的如此艰辛,估计是在明朝时烙下的病根吧。
在如此的情境之下,王阳明和他的“心学”能够产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心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已经决定了它的与众不同。而王阳明在创建“心学”之后,人生更有如神助一般,更让人钦羡不已。一个文人,数次领兵平乱,未尝败绩,最后竟封侯,只此一点,就能够证明王阳明的神奇了。
不想把王阳明读得很枯燥,所以选择了“读客”的系列——《知行合一》,作者度阴山,看看这位能倒背《传习录》的人大史学系高才生,能给我展示一个怎样的王阳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