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2日,湖南省沅江三中高三学生罗某在办公室向自己47岁的班主任鲍方连刺26刀,终致鲍方因抢救无效死亡。
表面的原因很简单,鲍老师给罗某多布置了一些作业。
罗某成绩优异,曾是班级第一、年级前十的优等生,邻居们反映有礼貌,孝顺。
新华社报道,罗某曾经讲过多次只想考个普通二本院校,“只想过轻轻松松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规划。也许在老师看来,16岁的罗某不求上进,本来可以考个重本提高自己将来的生活水准,不知道进入社会后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老师有必要打掉这种安于现状的思想。
可事实是,这是老师的一厢情愿。
老师们总是恨铁不成钢,只是愿意自己的学生更高,更强。
我也经常认为,在教育学生问题上,学校、学生、家长的意见始终是一致的,都是希望学生的成绩更好。
看来罗某是个特例。
没有尊重罗某的选择,导致了一个鲜活生命的失去,带来了整个教育的负面效应和社会的思索,单纯从这一个例上讲,这个教育是失败的。
不是每个人都想当总统的,像学富五车的徐霞客拒绝仕途诱惑志在祖国山水也是有的,也不是每个老师都希望成为特级教师的,为什么我们要要求我们的学生是最优秀的呢?
网友评论
我一直有这种困惑:为什么一定要用鞭子催着孩子再进一步,再进一步呢?如果累到生活的乐趣一点都体会不到,所谓的优秀有什么意义呢?或许,教育有时候真要慢下脚步,再慢下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