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个高兴的日子。
刚刚进电影课程打卡圈里,看到了两条评论:“外挂的东西难长久。”“面向未来要更新的是观念,观念来自经典的学习。技术终归只是技术。”
这是纷飞老师对我前天被置顶的打卡日记文章《观电影,读自己》的评论。乍一看,心里不免有些紧缩,不是有什么写错了吧!而后一想——“外挂”、“技术”——于是有些理解了。
“纷飞”是谁呢?我想起来了,如果没错的话应该就是我们电影课程讲师刘丽赏老师了。短短四个月,8次16个小时的课程,刘老师对电影的独特见解给了我极大的启示,改写了我的电影观。
在整个电影课程学习中,我承认我是一个不够认真的学员。首先,我是一个电影小白,平时很少看电影,对电影知之甚少。其次,在QQ群里通过文字听课也是首次,刚开始很是不习惯。再次,就是与大家一样觉得很忙。
虽然我不是很认真的学员,但很期望课程学习能够合格。小打卡之前也打了三十几次,最高的时候超过了86%的学员。所以这几天务必坚持打卡,庆幸的是,40次打卡要求应该有机会完成。
虽然刘老师多次强调,打卡不是作业,不要太在意,更希望我们投入到电影的观看与思考中。但作为目前的我,或许对于电影的思考短时间无法达到老师所期望的高度。因此也只能凑合着把打卡凑满次数吧!
第一次看到刘老师给予的评论,准确地说是给予了高屋建瓴的指点与开导,让我有了深切的思考,更明晰了未来努力的方向。起码,让我对电影有了高度的认可,或者让我相信,电影是我们认知世界的另一种方式与途径,更是提升人的格局的良好载体。
看到刘老师的点评,先是一惊,后是一疑,最后是一喜了。当我想起纷飞就是刘老师时,我很是惊喜,似乎有些受宠若惊,进而不知所措。
“外挂的东西难长久。”“面向未来要更新的是观念,观念来自经典的学习。技术终归只是技术。”这两条点评,我看了又看,有些木纳的我,终于有所悟。
于是我突然想到:外挂的是外衣,内化的才是动力。漂亮的外衣让人拥有自信,持久的动力让人自带光芒。
说起“外挂”,这学期我终于学会了用camtasia也就是俗称的喀秋莎与希沃旗下的剪辑师制作微课。去年在N师学院学习学会了在CCtalk平台开直播。前年学会了公众号编辑,建有自己的公号。另外,还经常会用美篇、简书、讯飞等平台进行图文记录。
虽然,这些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技术,然而作为一线教师,任何一样都不会的人却大有人在。
就说我所在的学校吧!县级市城区学校,目前是声誉最好、规模最大的学校,学生近5000人,教师近180人。会制作微课、开直播间、编辑公众号的却寥寥无几。
前不久,地级市举行少先队主题队会微课评选,学校就让我去参加了。按理说,年轻人多的是,是轮不上我的。另外,在本学期省智慧作业微课征集活动中,更是无人参加,我录制了14节课,获得了通过。四月份宅家期间,学校推出阳光在线系列课堂。全校只有包括我在内的三个人开设了在线课程。我也因此获得了“优秀讲师”称号。
如此,虽然是些“外挂”的技术,却可以像一件件漂亮的外衣,让我们靓丽地走在多数人的前面,更加自信,更加活出自己的模样。
当然,“技术终归是技术”,当过了一段时间后,它不再成为拥有者的兴趣点,或者它也将被他人所拥有,不再成为一种优势抑或是一种资本。因此,一个人要获得持续的前进的动力,必须要拥有“内化”的需求,或者要学会不断为自己找到需要进阶的方向与领域。
刘老师,作为电影爱好与研究者,更作为优秀电影的传播者,“面向未来要更新的是观念,观念来自经典的学习。”这样的点化是最恰当不过的。事实上,经典的电影的确带给我们更高阶的观念,带给我们面向未来的视角与思考能力。
然而作为还没有完全走入电影的我,电影已然给我的人生撕开了一道裂口,注定将来照进更灿烂的光芒。
当下,对于肤浅的我来说,面向未来更多的是学会与“优秀者”在一起。2017年,我加入了《江西教育》《教师博览》杂志社社长组建的“教博读书联合会”群;2018年,我加入全国“教育行走”;2019年,我加入了N师学院与彩虹花;2020年,我又加入了新网师。随着一次次加入新的队伍,认识的优秀者越来越多,也越发感知自己拥有的越少。
最后,我相信,只要走在学习的路上,就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收获。阅读与写作是成全学习的两大法宝。
说起写作,自从2018年10月参加张文质教育写作研修班以来,一直坚持在简书平台上日更,累计近90万字。在阅读方面,也逐渐加大了购书计划,从今年起计划每年购书2000元以上。
如今,我相信“相信的力量”。“越努力越幸运,越承担越成长”已经慢慢刻在骨子里。当“优秀”成为一种自发需要,“成长”成为一种内驱动力,我想,我们就会走在“面向未来”的路上,也将会成为自带光芒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