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肚子
过节即过关。
每每遇到假期,那些大龄单身狗或称单身贵族们都有一种“过关”的感觉。
父母们逼迫他们相亲、找对象、结婚,而他们则屡催屡拒、屡逼屡闹。
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远离婚姻,做一个快乐的单身狗。
相信我们的身边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单身狗,男的女的都有。

那么,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不愿意结婚了?哪些因素降低了年轻人对婚姻的渴望?
多年从事思想教育工作的我,还真有了职业后遗症,虽已退休成为闲人,然,亦经常关心身边的一些社会现象。
带着这个问题,我问过一些朋友家的单身狗们,且看他们如何评说:
有的说:“我还没享受够单身生活,想先把工作搞好,再买套自己的房子,结婚的事之后再说。”
有的说:“我不想将就,但是想找一个合适的人结婚挺难的。”
还有的说:“也许未来我会遇到那个合适的人,一起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但如果找不到,我也可以一个人生活,绝不会为了结婚而相亲。”
………
不一而足,他们各有各的理由,但有一个共性,即没遇到合适的人。
什么是“合适”?也许是门当户对、三观契合,也许是颜值相当、内在匹配,没有人说得清自己对“合适”的清晰标准是什么。
结婚,是相爱重要还是合适重要?满足了哪些要求才算得上合适?
这里有一个比喻:
你在一座堆满石头的荒山上,几乎不可能找到两块能完全重叠的石头,但是如果你把它们都打磨一下,他们就能重叠了,所以,合适不是找到的,而是相处出来的。
婚姻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冒险,值得在走进婚姻之前花时间去了解彼此。
当然,也要“知行合一”,不能泛泛地只停留在“合适与不合适”的认知上,还要去“行”,去“谈”朋友。
如果彼此觉得三观契合、脾性相投这就是初步的“合适”,有了这种感觉就可走进婚姻。
在进入婚姻之后勇于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断磨合,多一些沟通交流,让彼此理解和接纳,这就是真正的“合适”。
没有交流、没有磨合,就没有合适,更谈不上相爱。
奉劝那些单身狗们,摒弃杂念,勇敢地走进婚姻,用“爱”的模式去打造“合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