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就很讨厌离别。
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父亲从外地回来,待2-3天后,离别的那个清晨。
一般是在秋天,早晨有些微寒,我迷迷糊糊听到他起床的声音,还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等到他下楼,拉开楼下的大门,我会一下子清醒,知道他要走了。
但我一直是个不太表露情绪的人,只觉得很难过,把自己埋在被子里,仍听到母亲轻声交代着要他路上小心之类的话,他敷衍着回答,然后离开。
我起身到窗边,看他拎着包,从门口的小路离去,在清晨的薄雾里,慢慢地消失不见。
年龄渐长,经历的事情多了,但仍没习惯。
不论是和远方的朋友分别,还是离家去外地,都会难过。
有时候我会想,是不是只有我会这样,这是不是一种过度的矫情,毕竟身边的许多人,他们在经历这些事的时候,看起来潇洒至极。
网络时代,想联系哪个人,一个视频电话,总是能联系到的。
后来才知道,这些有声的离别倒也不怕,怕的是那些无声的离别。
打游戏的时候认识的网友,一起做任务、下副本打装备,玩了半年后,结果有一天消失不见,再也没见上线过;
尊敬的长辈患上了胃癌,突然地离去,偶尔在微信列表里翻到他,那些正能量满满的朋友圈,看起来却相当难过;
谈了一段自己觉得还不错的恋爱,某一天发生矛盾,被对方拉黑删除,竟再也联系不上。
这些离别就好像人生道路旁的死胡同,不能踏进去,踏进去了,就很难走出来。
以前还会说些“离别是为了更好地相见”之类的话来宽慰自己,现在倒是真的习惯了,不论是难过、不舍还是别的情绪,就这样面对着好了。
很多事都是不由人的,就好像小时候我拉着父亲不让他走,也没什么用,这就是人生常态。
但也有些事,是自己可以努力做到的。
努力去看望好久不见的朋友,努力工作多挣点钱,不和自己的孩子分离。
好好经营一段亲密关系,认真地进行告别。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样的心态,也不错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