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想过,如果我将来有一个小女儿,我会怎么教她?
我要做她的学习榜样,琴棋书画舞、阅读旅行、手工创作、科学实验等等,我做这些事情,同时也让她有机会旁看,让她耳濡目染。把自己的心得阅历讲给她听,把各式各样我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书都放在家中供她翻阅,心理、艺术、哲学、医学、自然、世界名著等等,只为尽量向她展示这大千世界的全貌。
我不会设定她的人生轨迹,为她决定将来要学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我只希望她在年少的黄金时期,就能够有大量的机会来探索自我,发掘自己的热情或天命。
我一直觉得自己在十几岁的时候吃了眼界狭隘的亏,小学时候对阅读如痴如醉,每每坐着汽车从小县城来到沈阳市北方图书城都非常的开心,即使当时的我有很严重的晕车症。但后来在自我意识的黄金培养时期,就是初中和高中的时候,我反而一头扎进了网络言情小说的坑中,对人际、外界变化一概不感兴趣,也白白地错失了培养自己眼界、自信和能力的好时机。
现在我23岁,其实也很需要一名比我年长,资历、经验、智慧都比我强的人来做我的导师。然而“求”的心态让我有种守株待兔的感觉,停在原地等待机会自己撞上来,可机会又不是等来而是创造出来的。
欣频老师的《十四堂人生创意课I》中的一句话瞬间打动了我,“如果你是自己的老师,你会怎么叫自己?”有种堵塞了很久的水库终于开闸泄洪的感觉。
为什么我不能做自己的导师呢?就像之前写的“私书”系列一样,跳出自身的限制,以上帝、智者、导师的角度来引导自己做出纵观大局的选择。以三十几岁的视角,让二十几岁的自己学会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东西。
就像乘坐飞机时,当飞机渐渐飞离地面,视野从近在咫尺的一条街道、几栋高楼,慢慢地拓宽,变成一座城市尽收眼底,再到城市也小到看不见。
![](https://img.haomeiwen.com/i4212965/ad74ec0daa6e1440.png)
这时候就仿佛所有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都离我而去,所有纷纷扰扰、嘈杂的声音都淡去、消失不见,只听得到飞机发动机运行的轰鸣声,心灵也从烦恼频发的世界超脱出来,进入一个安宁静谧的世界。
以这样一种高度来看待自己的人生,观察、预测生命长河中有哪些飞湍急流、有哪些易堵塞、可疏通之处,关注如何让生命水质清澈营养、可供养包容万千生物在此得以成长,而不是过多在意奔流途中会与多少河石撞击,会有多少树叶树枝落在水面。因为从整条生命长河上来看,这些完全都是不值得一提的东西,而恰恰就是这些东西拘束了我们的行为,阻碍了我们的成长。
比如,我们可能会在公众面前表达的时候,更多关注的是别人的目光,而不是自己演讲的质量,从而产生畏缩、恐惧的心理,这就是飞机落在地面上的视野。如果我们将一次次演讲机会都看作是对自己表达能力的锻炼、个人品牌的传播,专注于演讲内容的打磨,这就是飞机翱翔天空中的视野。
努力延伸连接世界的触角,不将自己设定为井底之蛙,脱离让自己感觉有局限的圈子,跳到拥有广阔视野的世界,以高于局外人的视角,来为局中人提供最佳意见。这是作为老师角色的自己,想要教会学生角色自己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