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读书为什么要依目标而读
切入口:
what:什么是读书?读书分为好几种层次,有泛读,有精读
泛读即为泛泛而谈,了解整本书的架构即可,泛读有一明显的优点,那就是读得快,省时省力,对于一本书而言一个人真正能够记住的大概就30%,而泛读就是为了这30%而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泛读可以了解一本书的架构,同时可以快速的了解到作者的思想,观点,价值观,甚至一些珍贵的经验之谈与方法论。所以泛读的一个目的就是“筛选”,筛选出一些有意义的信息,了解整本书的架构,将主要的精力集中攻破重点,难点,犹疑点。从而实现“读书”这一环节的扎实,以此进入实战。当然如果能够直接进入实战那更好,之后将理论补上就事倍功半。
精读即为逐字逐句的去查去找,哪不懂赶紧上网查询,一个不会上google的人,不知道还要他干嘛,不会搜索是件很要人命的事情,一个没出过社会的大学生都知道没网络这论文就没法写了,更何况是那些去工作创业的人呢,所精读很重要,起码你不用担心会失去些什么,对一部好的作品更需要懂它的人来读才够味。
why:为什么要读书?
读书可以陶冶情操,这无话可说,但如果仅仅是为了陶冶情操那就真秀逗了,有人喜欢打一比方:读书好像吃饭,读进去的是饭但迟早是要去拉的,我们不会说这顿饭没用,相反,我们有 一大堆的理由坚信因为吃饭所以使自己强壮,读书就像吃饭一样,也许我们读着会忘,可我们自以为文化水平上来了,确实,读书或许会有这样那样的效用,可读书和吃饭不一样,吃饭是为了让自己活下去,但读书的目的不同,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人读书只是为了消磨时间,对生活没有一丝丝的帮助,更坏的情况是被一些莫须有的情绪误导了自己,达不到所谓的通达却杞人忧天悲天悯人。读书当然有好处这毋庸置疑,关键是看的是什么书,如果看的是毫无用处的小品文那大可不必,要看就看对人生有一定见解的书本或文章,唯有放下焦虑潜心前行的文章才是好文章。读书不是吃饭,只有带着目标而读书才能类比为吃饭,吃饭的首要目的是生存,其次才是增强肌肉。读书的首要目的也是为了生存,甚至是为了活得更好,所以所谓的增强文化水平本身就是附加值,了解别人的思想,人生观,做事的方式,甚至提出问题的角度解决的方法,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与习惯。
where:读哪些书,包括在哪读?
现在这个社会是商业社会,根据目的性的不同,读书的范围也就大大的削减了,这样有一好处,那就是读的书不会太杂,每个人的价值观本身就是不同的,有些会相得益彰有些却会形成冲击,这不会丰富自己的思想,相反会使自己的思维混乱,从而陷入迷茫之中,这些思想在脑中形成不同方向的作用力,作用的合力可能为零,也可能比任何一方来得大,但这事需要冒险,在网络中许多的观点是非黑即白,要么同意要么不同意,形成的合力可能为零,最后很可能什么都不懂可因为这两股力量的存在使自己以为什么都懂。
对于对于书单我给自己出这几种:专业书籍优先,哪里查资料优先,因为自己需要生存,只要关乎生命的东西通通优先。其次,是为了抓住机会,在这个商业社会中,必须要知道这个社会是如何运行的,才能知道自己欠缺哪一部分,甚至优先抓住哪一部分会使自己更好,最好记住先知先觉永远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所以自己就会去选择商业类书籍,这之后我会去提问,学着提问,学着解决问题,得到更好的答案,更好的角度与思维,决定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往往就是思维与执行力上。
how:怎么读,以何种方式?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读书笔记这东西确实挺好,但有一问题是自己难以复盘去读,甚至连读书笔记都变成资料——一种压箱底的资料,当某一天收拾的时候突然发现了这一份资料,浑身一颤:哦,原来在这,我竟然给忘了。伴随着一阵阵的失落感和它挥手告别因为自己不会再看了,或许打一开始就是为了心安而作笔记而已。思维导图?我觉得这东西非常耗时耗力,而且思维导图用来做笔记,记的东西肯定不会很多。这么一堆东西放在那,然后用一堆线连着,这的确会让你记得牢点。可关键是人的记忆力没有强大到所有的所有都能记住。思维导图就是将一大堆零散的东西聚合在一起,一堆垃圾有序排列还是垃圾,你无法把它当成艺术品,艺术品需要加工,读书也是如此。相较之下我更愿意在一本书的一个章节中节选出一些关键字然后去思考这些关键字之间的联系,甚至与其他词之间的关系,如果不懂就去查资料。那么这样想出的图谱可能会更好,也许还会有更加不得了的收获也不一定。
微信:xuetiwe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