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易
【耳雅堂教练共修】《黄帝内经》藏象学说3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耳雅堂教练共修】《黄帝内经》藏象学说3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作者: 水结晶 | 来源:发表于2016-04-25 15:08 被阅读129次

    第二章 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理论,是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以象不以质,以象为主,藏象,脏藏于内,质见于外,可阅者也。象,表现,形象等。这是藏象的特点,是研究脏腑经脉、形体官窍的形态结构,生理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生理活动规律为重点,以五脏为中心,联系诸腑、经脉、形体、官窍等肝心脾肺肾五个系统的生理活动,甚至把自然界都联系起来,这五个系统受天地四时阴阳的影响,同时相互之间也密切联系,体现人体局部和整体生理活动的规律,人体局部之间,与环境、社会之间也是一个整体。也有把病理包括在藏象学说之内的,这不对,病理时独立的部分。还有说包括经络,但经络有自己的特点,实际上,经络本来就属于藏象的内容,经络和藏象是不可分的,是一个整体。藏象理论的内容包括五脏、位置最高,还有六腑、奇恒之腑、经脉、形体、官窍、精气神。所以脏腑是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中论述藏象的篇章很多,有的以论述藏象为主,有的涉及藏象理论。养生就是要养好生理部分,避免病理影响。

    第一节 灵兰秘典论

    灵兰,就是皇帝藏书的地方,叫灵台兰室。就是秘密的典籍。本篇分两段,第一段讲12官相使,或12脏之相使。这12脏腑又叫12官。官实际是职能。

    原文:“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

       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脾胃者,食廪之官,五味出焉。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这里有主有从,但强调协调统一的关系,12脏互相使用,为用,联系,主从,贵贱怎样?岐伯说:这问得太全面了,悉就是完全。请让我说一说。心主血脉,主神明,为君主之官,心的地位最高,因为心藏神,神统帅形体,比形体更重要,又统一不可分。神明泛指一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还可细分不同层次,神由心统帅,心统帅全身,都受神的影响。当然还有不是心主神明的,五脏都主神。就现象说,各脏都和精神活动有影响,心气通于脑,心者,纤细微,无事不贯心,什么事都要通过心。

    肺,相傅,傅就是辅助,宰相辅助君主,治理调节脏腑气血营卫。肺主气而朝百脉,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治节从肺脏这里出,肺是心的华盖,肺者,旁也,旁边辅佐。全身气血营卫的正常运行,脏腑百骸的活动正常,都要靠肺气的活动来维持,肺主治节的功能进行调解。

    肝,有保卫机体的作用,谋略和肝有关,肝功能正常,人才正常谋略,思维。肝藏血,在志为怒,肝有病,血逆行,逆乱,怒气一发,精神活动不平静,肝者,捍也,心者纤也,肺者旁也,肝捍卫机体,抵抗外来邪气,是将军。

    胆,中正之官,不偏不倚,功能正常就可以决断,胆小、胆虚,温胆汤,清胆热来治疗它。胆小,善惊,要治胆,特别害怕,从胆小治。

    膻中就是心包,心包络,臣使之官,近臣,主喜乐,是心主之宫城,保护心,代心用事,代心受邪,真心不受邪,受邪即死,外邪侵心,先侵心包。

    脾胃,仓廪就是储存粮食的东西,脾胃是管理粮仓的官,受纳饮食水谷,化生精微,产生精微之气,散布到全身,脾者,俾也,补助全身生理功能的需要。

    大肠,是传道,传导水谷,糟粕,变化,水液可渗出膀胱,糟粕变化为大粪。

    小肠,受盛,化物,消化,分别清浊,吸收下传,肠者,畅也,六腑以通为用,传化水谷。

    肾,作用强大,技术灵巧,含聪明智慧,主藏精,具有生殖功能。作用灵巧,肾精充足,肾精充沛,人的智慧也好。肾者,引也,引水谷,和利精神。肾气虚,水谷精微吸收、消化、排泄功能也失常,精神和利也靠肾,肾气充足,肾精充沛,精神调和爽利,肾精虚,精神就会痴呆、迟钝,无缘无故哭笑。

    三焦,渎是水渠,决是挖,打开水沟,管水的官,是水道,通调水道,三焦水道,谷食也靠三焦来通畅,三焦是水谷之道,三焦气化,水液代谢正常。

    膀胱,州,水中间的陆地,都,就是一片水,水泽所居之处,管理水的官,藏津液,经过气化后出膀胱,渗出,散出膀胱,这里的气化是膀胱气化,肾的气化,三焦的气化,甚至包括五脏的气化,中医讲得脏腑,是一个功能单位,五脏功能活动系统,所以这里不单单是指膀胱,还包括膀胱经,又叫一身之阳,巨阳,一身皮表,腠理毫毛其应,主一身气化功能,排尿系统也在内,现在意义的膀胱没有气化功能。膀胱所藏津液去向有三:1、作为汗液排出,从腠理毫毛排出津液。唐容川的血证论讲,经所谓气化则能出者,谓膀胱之气,载津液上行外达,出而为汗,自有云行雨施之象(汗是雨,是因为膀胱阳气作用)。2、化为尿液,若得气海之气施化,气海之气就是下焦之气,主要讲的肾气,则小便排出需要下焦之气的施化,肾气的气化,气海之气不及,不能施化,则闭隐不通,小便癃闭。下焦之气,肾阳气化,才可使膀胱之气,所藏津液正常排出为小便,不能气化则小便不通,津液也不光藏于膀胱,如五苓散,治疗膀胱蓄水,通利小便,但有时尿不在膀胱,如浮肿,通尿,浮肿消,水是藏在体内的,3、化为血液。诸病源候论的膀胱病侯讲,膀胱,肾之府也,五谷五味之津液,系归于膀胱,气化分如血脉,以成骨髓也,津液之余者,入脬为小便,津液入尿脬之前气化。肾脏、三焦、五脏的气化作用,使津液化生。

    以上,12官相互协调,相互使用,不是相失,君主之官明,功能正常,神明正常,不紊乱,不昏乱,则下安,平安,心神一体,心神统一,形与神俱,失神者亡,按这个道理养生则寿,心调和,其它脏腑逐渐可调摄,就不可能出现错误,如按这个道理治理天下,君主正确,其它都会很好工作,反之,主不明,12官则危了,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了,12经脉也不通畅了,经脉流通气血,联络周身,神伤,经脉闭塞,形体也受到大的伤害,这样养生是遭殃,不可能健康,宗庙就危险了,要特别警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耳雅堂教练共修】《黄帝内经》藏象学说3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jfq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