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司空见惯,属于老生常谈,曾被人无数次提起,也有管理学专家为此著书立说阐明道理。然而我们每个人扪心自问,在实际的日常工作之中,我们是否能够充分理解这句话的涵义,并做到知行合一?
必须承认,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或多或少都会有所失误,而且往往都是因为一些小小的疏忽造成。我们仔细分析问题的原因,可以发现,如果当初在工作中不是那么地粗心大意,而是更加注重细节的话,这些失误完全可以避免。正如有人所说:百分之一的疏忽,可以导致百分之百的失败。
古语有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件没有预料的事情可能引起故障,一个被人忽视的问题可能导致危机。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管理学中著名的木桶理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因为在水平状态下,如果桶壁上的木板长短不一,长的木板再长也没有用,水的界面最终是与最短的木板平齐的。
美国现代管理学之父彼特-德鲁克曾经这样说过:“管理好的企业,总是单调无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那是因为凡是可能发生的危机早已被预见,并已将它们转化为例行作业了。”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使人疲惫不堪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面的一粒沙子。对待每一项工作,我们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每个细节,不可粗心大意。多看一眼,安全保险;多防一步,少出错误。不要认为自己日复一日在做同样的工作就产生麻痹大意的思想,觉得那都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敬业者来说,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工作上的事情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就像武侠世界里的高人说的那样:把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复杂的事情简单做,你就是专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行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要想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就必须在细节方面多下功夫。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细节不是细枝末叶,而是用心,是一种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分工已经很精细,每个行业都挤满了竞争对手,要想比别人更优秀,就只能在细节方面下功夫。人的心态决定人的命运,企业管理者的心态、员工的心态也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企业如果在市场上被淘汰出局,并不是被你的竞争对手淘汰的,一定是被你的用户所抛弃。
在英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掉了一个钉子,就坏了一个马掌;
坏了一个马掌,就毁了一匹战马;
毁了一匹战马,就输了一场战役;
输了一场战役,就亡了一个帝国。”
这首著名的民谣讲了一个故事:以前有个国王要出去打一场关乎国家存亡的仗,于是就命令马夫给他的战马更换马掌,但是到后来发现马掌少了一个马蹄钉,但是一时间又找不到,于是国王就骑着这匹少钉了一个马蹄钉的战马匆忙出征了。在冲锋陷阵的时候,国王骑的这匹战马的这个马掌因为少了一个钉子就掉了,马就摔倒了。敌人的马冲刺过来践踏踩死了这个国王,使得这场战役输了,这个国家的江山也就易主了。
如果觉得英国离我们太遥远,下面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个我们中国的故事吧,也许通过这个故事,各位对“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冯玉祥联合阎锡山等各路军阀共同征讨蒋介石,史称“中原大战”。战争初期,冯阎联军因势力庞大,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为了消灭在河南境内的蒋军,冯阎联军召开了军事会议,决定各自派出精锐部队在河南沁阳会师,集中兵力,优势合围,一举聚歼蒋军。
这份作战计划布置得相当周详,之所以选择在沁阳会师,是因为那里地处河南北部,离阎锡山的老巢山西很近,进可攻,退可守,补给方便,非常有利。谁知冯玉祥的一位作战参谋在拟制电令下达各部时,粗心大意,将沁阳的“沁”字多写了一撇,成了“泌”字,会师地点沁阳变成了泌阳,而恰恰河南真有泌阳这个地方,在河南南部,离湖北很近。当时湖北还是蒋介石的地盘,这个错误导致冯阎联军未能完成原定的会师计划,打乱了整个作战部署,贻误了战机,使冯阎联军在之后的战役中处处陷于被动局面,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让原本处于观望态度的东北军阀张学良坐收渔翁之利,趁势率兵入关支持蒋介石,从而冯阎联军输掉了整个中原大战。
那位作战参谋也因为这一撇之误被军法处置,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试想一下,假如不是这一撇之误,中国历史的某些章节将会被改写。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中国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