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长清僧》古文轻译说明
《聊斋》中原名为《长清僧》,轻译后,改为《济南长清僧》,或许蒲老用“长清”这个地名,就是为了凸显文中高僧的高德“长清”,但是“长清”这个地名今人并不熟悉,反倒起不到双关的效果,所以在“长清”前加上“济南”。
本文讲述了一个看似荒谬的故事,一个老僧死后,竟在一个富贵乡绅身上还魂。两者的身份环境对比,一个青灯黄卷空空渺渺风烛残年,一个荣华富贵妻妾成群正值壮年,有很强烈的反差,但是作者以离奇的想象 ,将他们糅合在一起。
在线有关于这篇奇幻的中心思想总结,摘录如下,请感受一下你们的胃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要做一件正确的事,不仅是一时一刻的坚持,还应该是一辈子的永恒!
在没崩溃之前,我也总结一下中心思想如下(考试阅读题请勿参考,丢分责任自负)。
A鸡汤版:说好三生三世的爱情,等到的却是一个高僧!
B玄幻版:道行高深,灵魂不散!
C星战版:原力伴你永生!
D佛学版:因缘未了,一念而未出轮回。
突然想起2016年引入中国的好莱坞大片《幻体:续命游戏》,与“长清僧”的主体情节非常相似,以后有人投拍一部《长清僧:附体轮回》,也不是没有可能。国产电影《画壁》就是聊斋志异《画壁》为基础改编的,所以作为奇幻的一个源泉,《聊斋志异》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宝藏。
文中部分照片,为本人在佛祖故乡尼泊尔蓝毗尼所拍。
济南长清僧
原著/蒲松龄
古文轻译/李奕涛
济南长清,一僧道行高洁,年八十余,犹健。一日扑倒不起,寺僧奔救,已圆寂矣。僧不自知死,魂飘去,至河南界。河南有故绅子,率十余骑,纵鹰猎兔。马惊狂奔,坠毙。僧魂适值,翕然而合,遂渐苏。厮仆环问之,张目曰:“何至此!”众扶归。入门,则妻妾成群,纷集顾问。大骇曰:“我僧也,何至此!”家人以为妄,共恳切开导。僧亦不自申解,但闭目不复有言。奉以糙米则食,酒肉则拒。夜独宿,不近妻妾。
数日后,忽思少步。众皆喜。既出少定,即有诸仆纷来,钱簿谷籍,杂请会计。公子托以病倦,悉谢绝之。惟问:“山东长清县知之否?”共答:“知之。”曰:“我郁无聊赖,欲往游瞩,宜即打点行装。”众谓:“大病初愈,未应远涉。”不听,次日遂发。
抵长清,视风物如昨。无须问途,竟至寺庙。弟子数人见贵客至,伏谒甚恭。乃问:“老僧焉往?”答云:“吾师向已圆寂。”问墓所,群导以往,则三尺孤坟,荒草犹未满也。众僧不知何意。既而备马欲归,嘱曰:“汝师戒行之僧,所遗手泽,宜恪守,勿使损坏。众唯唯。乃行。
既归,灰心木坐,了不勾当家务。
居数月,出门自遁,直抵旧寺,谓弟子曰:“我即汝师。”众疑其谬,相视而笑。乃述返魂之由,又言生平所为,悉符。众乃信,居以故榻,事之如平日。后公子家屡以车马来,哀请之,略不顾瞻。又年余,夫人遣仆人至,多所馈送,金帛皆却之,惟受布袍一袭而已。友人或至其乡,敬访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三十,而常道其八十余年事。
异史氏曰:“人死则魂散,其千里而不散者,性定故耳。余于僧,不异之乎其再生,而异之乎其入纷华靡丽之乡,而能绝人欲以逃世也。若眼睛一闪,最是富贵场中温柔乡里,或有死求而亦不得者矣,况僧乎哉!”
译注:少量替换,主要是文中比较含蓄的表达进行了替换,比如“白粉黛绿”直接换成好理解好想象的“妻妾成群”;而“兰麝熏心”则扩展为“富贵场中温柔乡里”(穿越到《红楼梦》了)。世俗男女对苦行僧是非常崇拜的 蓝毗尼佛学院学生,曾到中国留学
(李奕涛2017年5月3日译于于国立樱花大学今聊斋)
古文轻译版《聊斋志异•济南长清僧》第017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