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有一篇题为《兔爰》的诗,我很喜欢。
有兔爰(yuán)爰①,雉离于罗②。我生之初③,尚无为④;我生之后,逢此百罹⑤。尚寐⑥,无吪(é)⑦!
有兔爰爰,雉离于罦(fú)⑧。我生之初,尚无造⑨;我生之后,逢此百忧⑩。尚寐,无觉⑾!
有兔爰爰,雉离于罿(tóng)⑿。我生之初,尚无庸⒀;我生之后,逢此百凶⒁。尚寐,无聪⒂!
注释:
①有:语助词,做名词词头,无实义。爰(yuán)爰:逍遥自在貌。舒徐貌。一说:放纵。
②雉:野鸡。离:同“罹”,遭遇。罗:捕鸟的网。
③初:开始,起始,开头。
④尚:庶几,差不多。揣度之词。一说:犹。为:即徭役之事。
⑤百:言其多。罹:忧患。百罹:诸多忧患。
⑥尚:犹,尚且,不如。一说:庶几。寐:眠,睡觉。
⑦吪(é):动。不说话。
⑧离:落入。罦(fú):覆车。一种设机关的网,能自动掩扑鸟兽。
⑨造:为。指劳作之事。
⑩百忧:多种忧愁。百:言其多。
⑾觉(jiào):睡醒。
⑿罿(tóng):捕鸟的翻车。即罦。一说:音(chōng)。义同。
⒀庸:劳苦。
⒁百凶:诸种不幸。
⒂聪:听觉灵敏。不聪即为糊涂。
有了注释,原文大致的意思就出来了,三小段说的内容差不多:
兔子逍遥自在,野鸡陷入了罗网。我小时候无忧无虑,长大后多灾多难。还是睡觉做美梦吧,眼不见耳不听则心不烦。
几千年以来,读书人大多认为,这首诗用逍遥自在的兔子和鲁莽冲动的野鸡起兴,诉说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自己的无奈。
以“我生之初”与“我生之后”作对比,表现作者对过去的怀恋和对现在的厌恶:
在我生之初,世道很好的,三无呀,没有徭役(“无为”),没有劳役(“无造”),没有兵役(“无庸”),我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
而现在,遇到各种灾凶(“百罹”“百忧”“百凶”),还让人活吗?民不聊生啊!闭眼闭嘴闭耳吧,去睡觉去做梦吧,不睡又如何!睡不着又如何!想明白又如何?偷生苟活,聊避乱世吧!
而历代大师鸿儒们则牵强附会,上纲上线,强词夺理,不挖出背后的深刻寓意,死不罢休。
朱熹《诗集传》解释本诗第一章:“言张罗本以取兔,今兔狡得脱,而雉以耿介,反离于罗,以比小人致乱,而以巧计幸免,君子无辜,而以忠直受祸也。为此诗者,盖犹及见西周之盛。故曰,方我生之初,天下尚无事,及我生之后,而逢时之多难如此。然既无如之何,则但庶几寐而不动以死耳。或曰,兴也。以兔爰兴无为,以雉离兴百罹也。下章仿此。”
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中说:“狡兔以喻小人;雉,耿介之鸟,以喻君子。有兔爰爰,以喻小人之放纵;雉离于罗,以喻君子之获罪。”
兔性狡猾乃其生存手段和本能,人所共知,然而说野鸡是耿介之鸟,估计难以服众。它们与小人君子何干?如果小人就是兔子,君子则是野鸡,那大家还是做小人还是做君子呢?
细味诗意,说一句无知者无畏的话,我认为此诗应该是一位落魄士子自叹生不逢时决意随波逐流的愤懑之作。若把诗句稍作变动,则其意自明。
我生之初,尚无为;有兔爰爰;----我小时候多快乐啊,就像兔子逍遥又自在。
我生之后,逢此百罹。雉离于罗;----我长大之后真悲惨呀!就像野鸡陷入了罗网。
尚寐,无吪!-----还是睡觉吧!不要乱说话!
这样一改,就非常简易明了了,但诗味大受影响。尤其使小人君子之喻无法立足了。这是我闲极无聊时的游戏之思,仅博一粲,当不得真的。
吴闿生《诗义汇通》总评此诗:“追溯生初,无限低徊。‘安得山中千日酒,酩然直到太平时’,即尚寐意。”
全诗三章,重叠抒情。作者以换字的方式,逐步使感情深化,由“无吪”至“无觉”,再至“无聪”,诗意层层递进,作者的无奈愤懑情态历历在目。
我无意也无能力去解剖老祖宗的这首咏叹之作,只是在赏读之时,喜欢上了“兔爰”和“有兔爰爰”这两个词,正巧在下属相为兔,故前几年即用此二词作为发表文言和辞赋作品的专用笔名。
有兔爰爰,快哉乐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