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想想法散文
2300公里,跨越5省的公路返乡记(一)

2300公里,跨越5省的公路返乡记(一)

作者: 卡拉萌 | 来源:发表于2018-10-07 12:17 被阅读176次

    第一天行程

    2300公里,跨越5省的公路返乡记(一)

    1    启程的开始

    我在生活中缺乏勇气,我需要去找寻它。

    我曾听安迪提过他的关于挑战人生不可能的概念。

    但原来我们下班回家,总是各自捧着手机玩。

    偶尔讨论,也总会被控制不住的玩手机打断彼此的情绪。

    所有的讨论总是有头无尾,各自悻悻分开。

    所以9月29日晚上,当安迪告诉我,他要开车回东北老家时,我心里是没有思想准备的。

    因为就在2天前,我邀他乘飞机一起回东北时,他还说工作离不开,不能离开省内。

    现在,他说要跨五省,开车去。

    我问他,你的工作不考虑了?

    安迪说,工作中,总会遇见事情。如果因为可能出现但还没出现的的事情约束自己,有可能会错过很多事情。

    我问,那真有事怎么办?

    真有事,车到山前必有路。我更在意回家的旅途,所以愿意承担未知的风险。

    30日。

    我故意开车去上班。到中午,我打电话问安迪,你还要开车去吗?我下午要开会的。

    安迪说,要去。只是没有想到有我这个变量,打破了他下午出发的计划。

    看到他这样执着没有动摇,我想起他昨晚跟我说的话。

    2300公里,跨越5省的公路返乡记(一)
    他总是害怕开始,因为他有太多次鼓起勇气开始,但中途放弃的事情,这些以往的经历对他的打击很大。他在一次次怀疑中却步,因为害怕另一个注定放弃的开始。
    他希望有一件事情,代表着挑战不可能的勇气。用一种实实在在的经历告诉他,这种不可能的事情都能做成功,其他的事情又有什么可怕?

    这种事情,他成功过一次。从180斤瘦到140斤。但他说不够,他需要更多证明自己可以的事情。

    在寻找勇气的道路上,我知道自己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去阻拦。

    给他一晚上的时间去思考一个行为是冲动还是决心,我已觉足够。

    他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决心,也没有因为计划的变动而动摇,甚至改变了原有的计划,仍旧坚持出发。

    适当的跳出舒适区,寻求适度的冒险,是很必要的培养勇气的方式。

    2300公里,跨越5省的公路返乡记(一)

    我说,我愿意接受你的邀请,成为你2300公里回乡途中的旅友。

    其实,我更多考虑的是安全问题。两个人轮换开车,从概率上来说,能降低风险率。

    2    启程的阻拦

    有些事情,明知告诉父母,会不可避免的受到阻拦。
    2300公里,跨越5省的公路返乡记(一)

    我给父母打电话,告诉他们我们要开车回东北的决定。

    父母无一例外,从经济效用的角度,从舒适性的角度,从安全性的角度,劝阻我们。

    对他们来说,行程重要的是用最少的成本,最安全的方式,达到想要的目的,过程并不重要。

    这种思维无时无刻不在他们的思想观念中约束着自己,也指导着孩子。

    尽管我们早已成年,却无时无刻不在父母的监督指导下生活,没有按照父母的想法来,就会遭受无时无刻的唠叨。

    从前的我们,要么是和父母正面对抗,不解释理由,让父母的唠叨变成麻木的耳旁风;要么是顺从到那你们说啥就是啥,我们什么都不做,不做就不会出错。

    但是这次,我告诉安迪,其实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诉父母,我甚至说了很理想化的句子。

    你给了能说服我的理由,就一定能说服我的父母,因为那是我的父母啊!

    安迪是抗拒的。在和我父母的沟通方式上,他采取了一种保守且简单的方式,就是服从。省心省力且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其实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这种方式也成了一种潜意识的行为,不表达自我思想并服从来避免冲突,化解潜在的矛盾。

    我不能说这样的潜意识行为不好。因为我简单且快乐的前半生,甚至顺利躲过许多该我承担的事情,都是这种行为模式给我的反馈和“奖励”。

    但是现在,当这种潜意识行为模式在社会生活中失效时,改变才无可避免的发生。

    父母过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他们的生活不谈假大空的梦想和理想,每个思想指导的行为都深深扎根在泥土中。

    效用生活的理念和对孩子的控制欲,是他们对安全感最大化的一种追求。
    2300公里,跨越5省的公路返乡记(一)

    但是现在,我想可以和父母讲一下。

    当我开口和父母诉说而不是一味的否定和反抗时,我发现父母的态度也在变化。

    我相信在他们年轻的热血中,除了实实在在的生活,也曾有关于美好的和梦想的向往。

    有时,适度的对外界的对抗,是生存的必需,一味的妥协和服从,反而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个人的力量。

    2300公里,跨越5省的公路返乡记(一)

    3    跳出行为规则和服从规则意识

    30号下班后,正式开始长途旅行。

    其实在吃晚饭的时候,我表现出了一种焦躁。

    这种焦躁,安迪说是一种潜意识的抗拒。

    虽然我支持他,同他一起出发。

    但这个行为本身是由外界引发的,不是我内心完全认可的意愿,甚至,这个意愿在潜意识下是跳出了我的潜在行为规则的底层逻辑。

    尽管我没有恐惧或是害怕的情绪,但身体不舒服,后腰酸疼。这是一种反应到身体上的不适感。

    唯愿一路平安!

    2300公里,跨越5省的公路返乡记(一)

    路上谈了好多工作上的琐事和对策。

    规则这个东西,对于整个体系来说,很有效用,但对于个人来说,就难免违背个人意志和个人行为模式。

    我们从个人角度去看待,会挑出很多规则的弊病。

    越长大,反而越能理解世界不是简单的非对即错。

    于是,我们的世界多了许多自嘲。

    油腻中年,不过是顺应社会规则后的对自我社会行为的否认。

    明明想做一股清流,却不得不把孩子送上独木桥,压榨孩子的自由。

    太累,终于在12点前赶到邯郸市区,找了旅馆匆匆睡下。

    第二天行程

    从邯郸出发,目的地沈阳。

    2300公里,跨越5省的公路返乡记(一)

    1    行百里者半九十

    途中,谈到了十九大报告中的古语“行百里者半九十”。

    我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就像是初中毕业的体育考试,800米对我来说特别特别难。无论开始是匀速跑还是冲刺跑,跑到最后阶段,真的是腿沉腰软,抬不起步子。

    那种累,是突破了能力限度后的痛苦感受。所有的疲惫和累到最后都集中在紧咬的牙齿上,脑子里只剩下坚持的麻木。

    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是最后阶段仅凭意志力坚持所感受到的苦,这种苦远超前面所有的辛苦。

    安迪说,除此以外,行百里者半九十,他还有其他的看法。

    人人做事,都喜欢先做简单的,后做困难的。简单的做完,剩下困难的。

    有的人,不畏惧困难,坚持把困难的做完,可付出的精力远超出前面的付出;有的人,不在意结束,总是60分ok,80分万岁,干脆的放弃最后困难的挑战。

    行百里者半九十,也有大部分人都在中途下车,无法行至终点的意思。

    学习总有过程,人生总有经历。学习的总结,人生的复盘,都是不容易的,很多人就差了最后阶段的总结和复盘,无法获得更多的半程进步。

    这让我想到了中学课文王安石的游什么山记,我去网上查了查。

    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道理总是这样,只有经历过,才能体悟到。不过也不算白学,至少现在又记起了。

    所以,这段旅程,也算是险以远,求所思,练其志,无愧于心了。

    追着蓝天白云赶路,匆匆忙忙,不忘记下所念所感,也能有百里吧!

    2300公里,跨越5省的公路返乡记(一)

    2    半夏花开

    开车一路向前,两旁的田野是黄色的,偶尔远方闪过成片的树林,蓝天中透着金丝,整个世界像是一部默片,只有放映机不停的转 动。

    安迪在一旁打盹。

    这是下午的日光独有的一种魔力,能让轻松的我体会到一种时间被拉长的安宁。

    突然想起初中有次放学回家,途径火车站广场,夕阳下的广场洒满了金光,蓝天都染成了难得的橘色。

    明明是人们急匆匆赶路的时刻,明明是学生急匆匆回家的时刻,我却仿佛成了一个独行者,整个世界都成了一幅巨幕背景放映画,每个人都像是放慢了速度在播放,只有我维持着正常速度。

    那是一个我在宇宙间无比渺小又无比巨大的时刻,灵魂似乎和宇宙成为了一个整体。

    2300公里,跨越5省的公路返乡记(一)

    而现在,我仿佛体会到了那种感觉,却又不那么相同,我不知道是不是记忆在无数次的重放中粉饰了那天的感受。

    很奇怪的,有那么一个时刻,我竟想起了我曾钟爱的作者清歌一片。

    当年追文,久久不更,后来才知作者出了交通事故,不幸离世。

    那篇未完结的文章,化作了一种残缺的遗憾,使我每每想起作者,都无限伤感。

    不过,像我这样一个和他素未平生的人,都偶尔对他惦记悼念,就觉得他值。

    生死不由命,可更重要的是,人能不枉此生,仍有人怀念。这是我对清歌一片衷心的爱戴和敬意。

    这是一种时刻,让我想到了很多人生的片段,这些片段,无一例外,都给了我一种拥抱宇宙,融入宇宙的感受。

    假如人在濒死前真的会有感受,我希望会是这种。不惧怕,被爱拥抱,欢欣的融入宇宙。

    2300公里,跨越5省的公路返乡记(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晴了个晴:文章结构
        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记录出游前到在路上的种种,由事情的感受触发对人生的思考。尚未完结期待(二三四)
        我的感悟
        作者思考深入,探究源头,有利有弊。沟通需要语言说出来,文字不如语言详细具体。
        金句:
        灵魂同宇宙成为一个整体。
      • 书安在:一路前行,一路感悟,旅途会有终点,但人生没有归途。你的感悟让我有了感同身受的感觉,文字细腻柔和,但又充满力量,有一种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的感觉。但总觉得你没有说完,还想再看,期待下一篇。
      • 美丽丽爱美丽:看完你的文字,在猜测中有一种热烈的期待。最后的感觉也许就像你对清歌一片的感受,有一种遗憾。人的好奇心总是太强大,有时候竟能让我们忘却自身的事情而一味关注他人的结局。
        很喜欢你文章中的配图,和文字很搭,而且色调很暖。

      本文标题:2300公里,跨越5省的公路返乡记(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lcl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