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网友说,自己尝试了各种减肥办法,就是瘦不下来,即使瘦下来了,反弹也特别快,每天被肥胖这件事折磨,就是没有成效。
减肥,确实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在这条道路上,我们来盘点一下那些拦路虎吧。
01可以吃的理由太多了
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多变,丰富多彩的世界里。
吃,给了我们太多的理由。几乎任何一件事,都可以和吃挂上钩。
《非常完美》中的苏菲,遭遇男友背叛,化悲愤为食欲,满屋随处可见的垃圾食品和零食,让她伤透的心能得以宽慰。
因为心与胃挨得很近嘛。
开心的时候,也是我们爆吃一顿的理由。
好久不见的朋友相聚,不吃一顿好的,无以表达多年不见的思念;升职加薪,不请同事上级下属搓一顿好的,怎么对得起各位的帮衬和扶持;追剧吃瓜,熬夜看球,没有一点刺激的饮料和脆爽的薯条,怎么缓解自己随之起伏的激动之心呢。
原本的吃,是我们解决最基础的生理需求:饿。
可是,我们为吃,赋予了太多的意义,它是我们随时可以约起,嗨起,行动起来的必备条件。
02可以吃的东西太多了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父辈的照片,几乎每人都是清瘦寡淡的瘦子一枚,而如今的他们,大腹便便,明显发福。
生活物资的丰富多样,让现在的人,完全不会担心挨饿的事情。听老一辈人说过去的自然灾害,人们靠吃树根和野草为生,主席的汤碗里也只能看见几粒米,顿时觉得现在的人,真的不要太幸福。
然而往往是这些极度的物质世界,让我们眼花缭乱,不知所措。
不得不说,很多人都缺乏选择能力。
大众思潮和商家铺天盖地的推广宣传,可能成为我们做出选择的最后一棒。
一旦选择多了,心也向往之。
人类原始对糖、碳水的依赖和渴望,是骨子里无法抹去的印记。
很多明星为了保持身材,又难以抵抗对食物的渴望,只好选择催吐的方式,来达到平衡(即先吃进食物,再用强制手段,吐出食物)。
在大量乃至过剩的物质世界里,我们迷失了自己。
03回归初心
当一个人,处在失衡状态,是很难找回自己的。
但只要意识到自己已经失衡,那就为时不晚。
与自己和解,找到平衡,让吃回归到它真正的意义。
饿,是我们进食的唯一理由。
我们的祖先,只有在饿的时候,才会出去觅食,我们的身体,也只有在饿的时候,才需要去吃。
那些不必要、不合适、不应该的,都不要成为我们吃的理由。
因为吃,对于我们普通大众来说,真的太廉价了,太容易了,而市面上到处充斥着让我们长胖的廉价的碳水,一不小心,就中招了。
过多的食物,让我们对运动也有了误解。
朋友圈刷步数,一时成为大家互相炫耀的资本,甚至有人为了这个数,采取作弊的手段,来获得名次。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
即6000步,是我们正常代谢的标准运动量。
如果按照正常的饮食标准,这个步数就能满足我们的需求。
然而,我们也有太多的无奈,无法完成。
吃的越多,想要减掉脂肪的迫切需要,就会导致我们要去健身房、要去跑步、要去高强度的运动。
这就是一个循环。
钟南山院士,建议我们,吃饭不要吃太饱,7分足矣。
是的,我想,减肥的道路上,我们做到知饱足、懂取舍、回归初心,相信大家是可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