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日子散文✨满天星简友广场
浪子柳永的婉约俚词(2)

浪子柳永的婉约俚词(2)

作者: 快乐人生老陈 | 来源:发表于2022-03-16 16:11 被阅读0次

今天,请大家随我欣赏柳永的两首词作。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鹤冲天:双调,八十七字。上片九句六仄韵,下片九句五仄韵。

龙头:状元。明代:清明的时代。如何向:怎么办。风云便:风云际会,好的遭遇。争:怎。恣:放纵。恁(nèn):如此,那样。

词意:

黄金榜上居然没有我的名字,使我意外丢失了状元的名望。清明时代暂时遗落贤才,我如何治疗心灵的创伤?既然不能乘势施展抱负,那就索性一任自己纵情放浪,何必管顾得与丧?我本才子词人,即使身着白衣,也不亚于公卿将相。

烟花巷陌中,自有胜过画屏丹青的风景让人流连欣赏。幸运的是,其中必有知音,最值得寻访。姑且这样偎红倚翠,此种风流韵事,足令我快慰舒畅。美好的青春那么短促,不过一瞬时光。怎忍心为了一时虚名,放弃及时行乐的小饮清唱!

这是柳永第一次进士科考落第后的一纸“牢骚言”,字里行间透露出叛逆的精神,处处显现出狂傲自负的性格。本来自信满满,以为必中高魁,谁知结果却榜上无名,这无疑激起了柳永极大的愤慨。

算那门子的清明朝代,像我这般的绝世高才竟然落榜?

不过,愤激之余,他转而一想,大可不必纠缠于一时的得失,他自信凭他的本事,即使没有一纸功名,俨然是白衣卿相。既然理想落了空,那就倚红偎翠吧,个中滋味,足够抚慰他内心的创伤。

很显然,科举落第给他带来了深重的苦恼和巨大的困扰,使他最终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并希望在极端中找到平衡。

他的结论是:怎么能够为了“浮名”而虚掷本就短暂的青春,牺牲人生的赏心悦事呢?

如果我们还记得,柳永计划进京参考是1002年的事。

那一年,他由钱塘出发途径杭州时为那里的山水风光、市井繁华迷醉,曾为杭州和朋友孙何写过一首华美动人的咏叹名曲《望海潮》。但他第一次参加科考却到了6年后的1009年。这段期间,他究竟在哪里,又干了些什么?

经查阅得知,他先在杭州呆了2年左右的时间,接着去了苏州和扬州,期间无非是写词填曲、纵情游乐,度过了一段随心所欲放浪无形的生活。不幸的是,他年纪虽轻,名气却已不小,可惜只是“淫冶讴歌之曲”的“臭”名声。而当时的皇帝宋真宗有诏,“浮糜”之词皆该严厉谴责,这便是柳永第一次落第的原因。不仅如此,他的这首泄愤之作流传出去后又被皇帝看到,导致他第二次科考时又名落孙山。

据说真宗对柳永同志的评价是:此人花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去填词。

就这样,皇帝老儿的这一断语,让柳七的政治生涯了无希望。不过,我们可爱的柳先生似乎并不沮丧,相反开始更频繁地出入章台楼馆,并私刻一章,自豪地取名曰:奉旨填词柳三变,又自诩“白衣卿相”,倒落得更加风流洒脱,无拘无束了。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双调,一百零三字,前后阕均为五仄韵。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都门帐饮:此指汴京郊外搭帐设宴饯别。凝噎( yē ):形容喉咙里塞了东西,说不出话来。去去:表示路程遥远。经年:年复一年。

词意:

傍晚。一阵骤雨停歇后,前方隐约出现一座长亭,而秋蝉正在凄凉地哀鸣。京城郊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情。正在依依不舍,船家却在频频催促登船南行。两人手把手,泪眼相对,却哽咽无语。念及此番远行,千里迢迢,烟波浩渺的南国暮霭深沉。

自古以来多情者最伤心的是别离,何况又在这萧瑟冷落的清秋时分!不知今夜酒醒时会身在何处?只怕是泊船柳岸,独对冷冷晓风以及一弯残月低沉。这一去,长年相别,就算遇到良辰美景,也形同虚设;这一走,纵有千般人世风情,又能向谁倾诉获得共鸣?

《雨霖铃》这首词主要以冷落凄凉的秋景来衬托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不止如此,这应该还是柳永第四次落第后的心境写照。

仕途的失意、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柳永更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正因如此,全词的基调是伤感而低沉的。

柳词长于铺叙,深谙勾勒点染之道,善于在典型环境中描写刻画人物心理,并在抒情中寄寓一定的人生哲理。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能出之以自然,这样就构成了诗意美的境界,取得了情景交融、声情双绘的艺术效果。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体悟,就不难发现,柳永的词作虽为婉约一派俗曲,但往往出现疏朗清远之句,甚至不乏一些唐诗的高处与妙境。结果,连后来的苏东坡也有意与这位前辈一争高低。

南宋丽水人俞文豹在《历代诗余引吹剑录》中谈到一个故事,提到苏东坡一次在玉堂日,恰逢一幕士善歌,便问后者:“我词何如柳七?对日:“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听后为之绝倒。

也是,想象一下,“老夫聊发少年狂”这种黄钟大吕之音,如何能让纤弱多情的歌女启口轻唱?即使开口,恐怕无论听者歌者,一定会顿时捧腹笑场。苏轼曾言“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这句话暗示着当时流行的正是柳永这种通俗或者“低级趣味”的词风(尽管为文坛正统所不齿)。因此,后来兴起的豪放派,除了苏轼本身心性豁达外,也可能源于他刻意想与柳永拉开距离的努力。

苏轼,是文人士子甚至中国人心中理想化人格的代表人物,其淡泊旷达之风高标立世,传为楷模。不过,他也是有血有肉之人,也有贪慕虚荣、自鸣得意的辰光。

反倒是柳永,执着得无怨无悔,表现得更为率真可亲。

不得不说,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他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江湖词人,是深深扎根于泥土的一朵带刺玫瑰,是宋初流行乐坛上最著名的通俗歌手。

由于一直活跃在声色娱乐行业的第一线,他十分了解歌姬舞女生活的艰辛和情感上的孤独,并对她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就这样,柳永一生都为她们鼓与呼,写和唱,唱彻京城,传遍全国,甚至流播海外。西夏史就记载说,凡有井水饮处,都能哼柳词。

这就是通俗的力量。

所谓雅俗之别,就如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形式上看似有高下之分,内容无外爱恨情仇风花雪月,但如果细化到心灵的慰藉,给人震撼以及鼓励,能让人有感动身受的艺术魅力,那就不失为经典之作。

柳永的这阕《雨霖铃》无疑就是这样的经典。

相关文章

  • 浪子柳永的婉约俚词(2)

    今天,请大家随我欣赏柳永的两首词作。 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

  • 浪子柳永的婉约俚词(3)

    今天仍介绍柳永的两首词,这第一首最能反映他婉约俚词的文风,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 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

  • 浪子柳永的婉约俚词(4)

    今天介绍的这阕《蝶恋花》,又名《凤栖梧》,是我选析柳永的最后一首词作。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 第十三章 浪子柳永的婉约俚词(1)

    柳永(原名三变,约984年—约1053年),字景庄(又字耆卿),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 柳永的“俚词”

    定风波 【宋】柳永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

  • 周邦彦的词凭什么胜过苏轼、柳永,成为后世词人取法的榜样

    自从柳永改革慢词以来,慢词开始在北宋盛行,那时出现了由苏轼为代表的的豪放派,和由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婉约派的慢词发...

  • 夜读:定风波

    夜读风流才子柳永的《定风波•自春来》,这是一首写爱情的词篇,具有鲜明的民间风味,是柳永“俚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 随书人物日更day20-柳永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词说的就是柳永创作的词,柳永是北宋著名的词人,婉约派词风的创始人,由此可见...

  • 飘洒的诗絮(四十一)

    前面说过,柳永是婉约派中的重要作家。但把词分为“豪放”与“婉约”,这实在有点牵强。似是词评家们图省...

  • 夜读·宋词(11)

    柳永是知音识曲的风流才子,因为其词的协律言情、词风婉约,后人多视为婉约一派。他之前,词家多采用花间体小令,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浪子柳永的婉约俚词(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lpp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