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934536/6359bb1158f43099.jpg)
文/阿瑞德
01
每次放假,备感孤独。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种时常冒出的孤独感,让我力不从心。
他们都说,只有真正体会过孤独的人,才会更深刻的了解自己。
打开微信,翻着通讯录,却找不到一个可以真正谈心的人;搁下手机,静默下来,时常便涌上莫名的孤独。
孤独,这两个字拆开看,有孩童,有瓜果,有走兽,有飞虫。
年幼时,它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口,熙熙攘攘,懵懵懂懂;长大,它缠绕着你,在每一个选择,每一个独语的夜晚。
你什么时候最孤独?
我想,成年人的世界,就没有不孤独的人吧。
02
印象中,最孤独的状态,我想应该是大二时。
想起一个人,看着窗外,控制不住眼泪的时候。那个暑假搬宿舍,我们从南校区搬到北校区。
10号公寓楼,搬的空荡荡。整个楼只有我一个人留宿。回家的回家,游玩的游玩。独自一个人去图书馆看书,写废很多的小说。
每天早上,楼道里拖行李箱的声音,从络绎不绝到没了声息。
其实,有时候内心真正的孤独,别人是看不到的,只有你自己懂得。
绷着自己的情绪,在某个瞬间,可能会因一片树叶,一段回忆,一张照片,而泪如雨下。
那段时间,可能是一个人太久。
晚上,一个人在宿舍听歌,看着宿舍楼下的路灯,眼泪却控制不住的流下。
03
很多人把“矫情”与“眼泪”联系在一起。
常听很多人说,“那些感觉空虚寂寞冷的人,就是闲的慌!”可事实,我总觉得不是那样。
孤独像一个人的旅行,风景,只有自己体会过才知晓。
之前,婷子给我讲过她妈妈的故事。
姥爷去世时,妈妈竟没有怎么落泪。家里的亲戚都说,婷子她妈见过的世面太多。生离死别对医生来说,是见怪不怪的事。
姥爷去世了,女儿并没有表现的太难过。相反,妈妈内心的平静,让婷子感到诧异。
后来,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
这个故事和婷子讲的一样。父亲去世,作为医生的女儿表现的很平静。题主在网上发帖,怀疑自己是否太过于冷血。
其实,孤独的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陪伴。可有天,最亲的人离开,能够陪伴孤独的只有我们自己。
04
贾平凹在一篇回忆母亲的散文中,曾写过这样一个细节。
母亲在时,常提醒他别伏案太久,后来母亲去世,他一个人在书房写作时,仍时常听到母亲叫他的声音。
其实,有时候孤独就是这样。
一群人热热闹闹,你参与其中;当繁华落幕,你却暗自独语。你思绪万千,备感孤独,想念他人,念想自己。
孤独,其实是每个人的都走过的路。或长或短,或深或浅。
翻遍了通讯录,翻遍了微信好友,翻遍了QQ,有时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去联系的人。
以前,天真的以为,长大后不会再有做不完的作业,不会再有父母唠叨,可长大后,才发现,有些东西早已成为怀念。
它渐渐成为过去,成为你孤独时,常常惦念起的东西。
05
天底下,没有不孤独的成年人。
每个人,都有一段属于自己孤独的日子。我们熬过了孤独,内心渐渐接受自己。
有天,我翻看自己手机相册。几千张照片,全都是风景。
我的照片里全都是风景。
你可能和我一样,走过不少的路,看过不少的风景,拍过不少的照片。如果你发现,你的照片里只有风景。
那对自己好点,因为陪伴你最久的,不是父母,不是朋友,而是你常常厌恶,常常怀疑的自己。
天底下,就没有不孤独的人。
我想,那些风景是你拍的,它是你走过的路,也是你后来时常惦念起的回忆。
所以,对自己好点吧。
每一个路过的陌生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