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比现代人有气节,饿死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故事大意是这样的:
齐国有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的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抬起头看着他,说:“我正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但他最终因为不吃而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就可以去吃。”
当然有人会说,太傻了吧!好死不如赖活着。我觉得人还是应该有点气节的,你可以谦卑,但绝不能下贱。
近几年经历了起起伏伏,阅尽了人生百态,自然感慨万千,更深刻地认识到气节对于一个人来说很重要。
人性的弱点就是趋利避害,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在待人处事上,大多趋炎附势,对达官贵人低三下四,极尽阿谀奉承只能是,而对于落魄失势的则是避而远之,生怕沾了晦气。
作为一个三观正常的人,要做到不卑不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有缘遇到的每一个人。高贵而不高傲,谦卑而不下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