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湾往事 国姑姑(十六)

作者: 山的儿女2 | 来源:发表于2021-02-18 07:35 被阅读0次

    农耕经济时代,刀耕火种,不是单单的几个字,是要确切落到实处的,有可执行的具体操作方法。

    那时候,对hs湾的人们来说,除了自身的粪便、牲口的粪便,可以作为农作物的化肥,被农作物作为成长的养分吸收,进入资源的再生循环;平时家庭生活,所产生的垃圾,也是被用作农作物的化肥之一。

    怎样把家庭生活所产生的垃圾变成农作物的肥料?hs湾人们,自有他们的办法。

    潇飞雨记得,那时候,hs湾一些人们的家门口,都有用锄头挖的一个深土坑,长、宽大约一米五左右。

    这个深土坑,它的功能,就是用来装平时家庭生活产生的垃圾。

    这个深土坑中所装的垃圾:有固体的,也有洗菜时的残渣等夹杂着水份在里面,各种垃圾放在里面的时间长了,有的就会发酵。

    当深土坑中的垃圾,装满了的时候,hs湾的人们,就会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用锄头,把湿的垃圾一锄一锄的从深土坑中挖出来,然后均匀的撒到晒谷坪上晒干。

    当这些湿垃圾晒干了的时候,再把它们扫在一起,扫成一堆,用火柴或者打火机点燃,把这一堆干垃圾烧成灰。

    然后,乡民们再把这些灰,用化肥袋子装起来,用绳子扎紧包装袋的口子,放到家里收藏起来,保存到来年开春,春耕播种的时候,就挑到hp岭的山坡上去。

    当湾里人在山坡上,在冬天已经挖过一遍的土地里,再次松土后,把农作物的种子播下去的时候,这些由垃圾烧制而成的草木灰,就被乡民们用手掌,一小撮一小撮的均匀撒在种子上面覆盖着,再用土埋上,它们就成了种子的肥料了,再次回到大自然,进入资源的再生循环。

    谁说农人无知呢?就地取才,某种角度,他们把人类最原始、生物最底层的对自然资源和自身的操控能力:客观环境和主观能动性,已经发挥到了极致,跟环境协调起来,进而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怎样从黄土里刨食?这里面,蕴藏了农耕人祖先们的生存智慧,使具体的操作方法,能一代代口口相传下来。

    人作用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也反作用于人。

    在农耕机械化没有普及的年代,大自然的进化,有它自己的规则,环境选择人。

    基于几十、上百斤的粪便,要由自家里,用肩膀挑着,步行去田间,它对农人们就有了要求,体格强健、四肢健全的人,才能胜任。至于用肩膀挑成袋的草木灰、种子,锄头,再步行上山坡去耕种,对人的体能要求就更高了。

    这样一来,腿脚残缺的人,断然是不能够胜任的。有腿脚残疾的人,走路一拐一拐,挑不了重担。挑不了重担,就意味着驾权不了生存资料。驾权不了生存资料,靠个体的能力,就无法完成从大自然获取食物的能力。

    在从黄土里刨食的山乡,他代表的另一重含义是:有可能被自然环境淘汰;而背后接踵而来的就是:进一步被人文环境淘汰。

    没有特殊情况下,几乎没有哪家的姑娘,愿意去一个没有能力独自获取食物的人家里,安家落户。

    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的人,在当时的山乡,在婚配的链条上,基本是不受待见的。

    大自然物种的绵延,生生不息,同时,也现实残忍。



    简书首发!转载请联系作者,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hs湾往事 国姑姑(十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mkg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