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公于洪、杨之际,起参湖南巡抚骆秉章军事。挥兵四出,以知兵历仕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平太平军,平陕捻,平甘回,克复新疆。累官浙江巡抚、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晋大学士,封一等恪靖伯,晋二等侯,谥文襄。历古以来,书生戎马,而兵锋所指,东极于海,西尽天山,纵横轶荡,未有如宗堂者也。
左宗棠文襄公尝语于人曰:“古之读书修身,卓然有立者,无不从艰难困苦历练而出。若读书不耐苦,则无所用心之人;处境不耐苦,则无所成就之人。‘动心忍性’四字,最可玩味。‘动’字之义,即乾之惕,震之恐也。‘忍’则艰贞正固之义。人情耽于逸乐,当无事之时,觉眼前无可复虑,耳目口体之欲日盛,而德慧术智日即消亡,冥然顽然。遇不如意事,见不如意人,斯可以验平素之道力。至成败利钝,在我者不能明辨深思,在天者不敢参也。窃以为近时人心之蔽,每因此关能未能勘破,而丧其心之所明以扰淡定之天。不如索性做去,成败利钝,不至于怀,世上尽有风波,胸中自无冰炭。而忧烦抢攘之中,时获一恬舒休裕之境,庶可担当世事也。”
诚哉,斯言也。
曹石山人曰:古之人,以读书而修身,读书、修身两不惰于平生,故卒能成就大者,卓然而立。然工夫尽在吃苦耐难而已。读书不能耐苦,则不用心也,学则不深,得则浅陋矣。望能成大学问者,盍能哉?故学必耐苦,然而动心,心动然后思深,思深然后自得精华。学不可嬉,三天渔两天网,逆水行舟,隋也,退也。慎乎。吾平时好读书,然常神驰书外,尝三月不能读完一书,往往读完一书后,便忘十之八九。不可警乎?往后必每日规时规量读书,专心一意。必一事毕才行另一事,不可心猿意马。
处于艰难之境,当甘之如饴。或忘身之外。耐得苦中苦,方能人上人。须耐得寂寞,方能参悟自身。明己,修身之基也。学故不可无思,修身不可不常反省。
孟子曰:“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人旦不可恣意情欲逸乐,当有忧患之思也。耽于口耳目体之欲,则德慧术智日衰。诚有以也。某常耽于人之大欲,意为人生存之基本欲望,常浸思之,或不可得,徒增忧愁,叹喟哀怨不已,故常怨天尤人,谓天不厚我。遂常消极退避,不思进取,而精睿之气日堕。所谓“玩物丧志”,德不进,性不明,至修身无功,且于学术有荒,而智渐浅薄,志气不宏也。长此以往,吾成废人矣。
若诚如文襄公言,则谓“尽人事,听天命”,经历不平之事,应对不平之人,庶可以考验平素之功力。凡事当做即做,勿瞻前顾后、犹豫徘徊,而致坐失良机。机可遇不可待,待则过矣。只管用心做事,成败由天定。成败利禄,不存于心,世事风波,不荡于怀,则可以担当天下大任矣。
或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人一生中须想明白三件事。一,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是要干什么的?二,怎样实现我们的人生使命?三,如何去做,才能做得更好?
往往古人成大事者,少时即已立志。也就是明白他一生要做什么。再结合时局,风云际会,一步步去做。了解了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一辈子反躬自省,战战競競,严于律己,然而可成人立事。故,有为者,必自知也,必自律也,必常学,必常思,一生不可懈怠。
吾观古之大儒,必文武兼修,一生著书立学,教育后人。孔子也,周游列国,三年相鲁,《论语》传世,弟子三千;朱子也,建书院,筑精舍,授弟子,《四书集注》,宏理学;王阳明,创心学,平宁王叛,留《传习录》;曾国蕃,练湘勇,平太平,清延仰之延命,著《曾文正公集》……
故,读书求学问,修身为做人,当向前辈勉力学习之。或可成人,不至于到老悲叹“人生为何”?
宗棠少贫,无钱买书。初于家塾得陈宏谋刊行大字四书,读之,欣然忘食,日夜不倦。自言:“少时咀嚼四书五经,一生受用不尽。”年十八九,购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潜心玩索,所载山川险要,战守机宜,了如指掌。参以顾炎武《郡国利病书》,及齐召南《水道提纲》,汇编手抄。又读贺长龄所纂《皇朝经世文篇》,丹黄殆遍。长龄居忧长沙,闻而召焉。发所藏书,梯楼以取。介之见其弟熙龄,而诏以读宋儒义理之书。乃与罗泽南为友,砥砺学行。而以21岁与兄宗植同榜乡试中式。——其可谓学也勤敏,少而有小成也。其所读书,后均有所用武。
尝有言军事曰:“兵事利钝,未可预知,而锐进须防其退速,后动尤重于前茅。盖战阵之事,最忍前突后竭。行军布阵,壮士利器集于后,则前队得势,锋锐有加,战胜而兵力愈增,必胜之著也。若全力悉注前行,一泄无余,设有蹉跌,无复后继,是乃危道。”
此固用兵之略也。稳扎稳打,徐徐图之。前以拙兵,后以重锐,可进可退也。若前为锋锐,一旦受挫,或孤军深入,则险矣。何哉?则必后之轻拙之兵不但进之无益,反而成前兵后退之障碍。锋锐溃,则气颓,后钝兵必惊而遁,军心四散,奔窜如鼠矣。是钝兵成累赘,反不如无。其钝兵在前,可挡敌先锋,而不论前败或胜,均不损战力。后之精锐胜可援攻,败可示敌以弱而止前兵之退,并出敌之意外而胜之。是谓,示之弱而胜强。
又尝诏其子曰:“古人经济学问,都在萧闲寂寞中学得。积之既久,一但事权在手,随时举而措之。吾频年兵事,颇得力方舆之学。入浙度陇,兼及荒政农学。大都昔时偶有会心,临急遽以得力。以此知读书之有益,而问学之宜豫。儿曹但知吾频年事功之易,而不知吾频年涉历之艰;但知吾此日勘定之功,而不知吾此后负荷之不易也。”
乃知一学问,平时之工夫也。平时读书有得,才不至“书到用时方恨少。”
自言:“余出30余年,跃马横戈,气扬心粗,恐善源日涸,得暇即亲六籍。”亦与胡翼行军必讲《论语》、曾国藩临戎不废书之旨趣同。
其务繁而一日不辍于学,乃可有所成就。吾侪当勉之。
有《左文襄公全集》123卷传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