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微信群里又聊了课外补习的问题,我忽然觉得如果希望孩子学校好、成绩好应该不能单就课外补习说事。
根据了解,一般家长送孩子参加补习班是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1.孩子成绩不好,学习跟不上,补习(补课);
2.孩子成绩不错,要更上一层楼,提高(培优);
3.孩子一个人在家挺孤单,去补习班结识一些小朋友;
4.孩子在家没人管,送去补习班消磨时间;
5.随大流,别人都送,我也送呗。
很多家长误以为将孩子送到补习班(培训机构)一定有助于孩子的学习,在他们的意识深处,只有坐在教室里,有老师给孩子讲课才是学习,或者认为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有效果。
实际上,生活即学习。
当孩子还持有好奇心时,生活中处处都是学习的机会。
比如说我儿子对数学有点偏科,只是因为第一次参加奥数比赛才让他在去年底今年初去参加过几次比赛集训活动。因为他对数学有偏好,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对和数学有关的知识点就比较敏感。
我给他买过一本《数学符号手册》,他偶尔会去看一下。前段时间他看电视听到剧中人提到√3,于是就来考我。我就给他解释了开根号和平方数的关系,顺便讲了一点负数的概念。他现在就知道负数是不能开根号的,也知道√3的平方就是3,3的平方开根号以后就是3。
因为他感兴趣,所以几分钟就给他讲明白了,他也记住了。可是要是他对这个不感兴趣,你郑重其事地给他讲,但是他心不在焉,左耳进右耳出,就很难掌握这个知识点。
有一次我在写东西,用一道题来举例计算的方法:17*125*32*25*6=?。正好他在身边,我就让他做一下看看我出的题难不难。他看了大概只有十来秒就口算出答案了,他说老师讲过拆数的计算方法,我在他小时候也玩过类似的计算游戏,所以他记住了。
这道题心算很容易,只要将关键数拆开一下:
17*125*32*25*6=125*8*4*25*17*3*2=1000*100*51*2=100000*102=10200000。
所以,希望孩子学习好,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对所学的有兴趣。另外就是要让他在开心快乐的状态下学习,如果状态不好,特别是身体状态不好时就不要让他学习,而是可以让他做你平时不愿意让他做的事情,比如适当的游戏然后让他好好休息。
最好的方式,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爱看书的习惯。不管是在学校还是补习班,学习基本上是被动的,是老师引导学习,灌输知识。而孩子主动通过阅读学习则是一种主动学习,是探求,是索取,这个学习效率不是一般的高。
如果孩子不爱主动学习,即使是送他去补习班,来回路上都要耗费一些时间;而喜欢阅读的孩子,等到了手不释卷的时候,只要有片刻闲暇,他就可以打开书本学习。
昨天见到一个多年前的老朋友,他也曾是我书业的同行。他的孩子现在在美国读书,学的是西方文学与写作,成绩非常优异,拿了不少奖项。
回想孩子成长的经历,他说好像都没有怎么管过,因为孩子没上学就已经迷上了阅读,所以也不用上什么补习班,成绩一直都很优异。
所以想告诉那一些纠结于孩子是否要去补习的家长,爱护孩子的好奇心是最基础的,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是最重要的。
因为有一些孩子很小就已经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他们真的是不用上补习班的。这样的孩子比上补习班的孩子在学习上更主动,更努力,更花时间,所以成绩更好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的每年有几千个SAT满分申请者被普林斯顿大学拒绝。MIT每年也拒绝不少IMO金牌申请者。清华北大什么时候可以拒收高考状元、imo选手,那才叫名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