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有孩子和自己的同学攀比,做父母的感觉和孩子是斗智斗勇,有时候真的不知道咋接招。
当孩子和同龄人攀比,做父母的应该怎么引导孩子?一方面,孩子有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父母希望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可遇到孩子和同龄人攀比的难题,好多父母就没辙了。
当孩子和同龄人攀比,做父母的应该怎么引导孩子?昨天,燕子在我们同学群诉苦,请求大家帮忙分析指导。她在和上幼儿园的女儿的相处中遇到了难题,不知道如何接招。
事情是这样的。
昨天早上,燕子的女儿对她说:“妈妈,我好想和我的同学小丽一模一样的发饰。小丽的妈妈和干妈都好爱她呀!”
燕子听了女儿的话,心想:“这个没良心的丫头,难道妈妈不爱你吗?”
于是,她对女儿说:“妈妈也爱你呀!”
女儿说:“可是,我还是觉得小丽的妈妈和干妈爱她!”
燕子心里有些诧异,于是接着问女儿:“为什么你觉得小丽的妈妈和小姨爱她呢?”
女儿说:“你看嘛,小丽的头发扎得很好看,你说是不是很爱她?”
燕子想,既然孩子说头发扎得好看就是爱她,那我为了女儿努力学习扎麻花辫,练习了1个月才能勉强把头发扎得起来,接着再练习了1个半月才扎得好看点。可孩子没有看到我的用心良苦,依旧说学校幼儿园的生活老师扎头发扎得好看。
幼儿园的生活老师曾经在理发店工作,编头发很在行,确实每次能给她女儿编出花样百出的发型。
于是,她接着说:“宝贝,你看妈妈努力向你的老师学习了那么久,现在也编得好看了,能够勉强按照宝贝喜欢的样子编出花样了。”
女儿说:“妈妈,可是我觉得小丽的头发上的发卡很漂亮!”
原来,这小女孩想要的是跟好朋友一模一样的发饰。
遇到这种情况,也许,大多数的家长会马上答应买。
可燕子认为孩子的需求不能及时满足,她以前会直接大声斥责丫头,觉得丫头攀比心太重,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告知女儿:不行!
这次,她不想和孩子对立,同时想引导孩子看到自己已有的东西。
她接着耐心地说道:“宝贝,小丽的发饰很漂亮,可那是她生日的时候,她干妈送给她的。你看,你生日的时候,妈妈送你好多东西!”
女儿说:“就是些衣服而已!”
燕子接着说:“还有你非常喜欢的裤子和漂亮的鞋子。你看小丽有发饰,妈妈给你买的发饰有小兔子,太阳花,还有草莓的……”
燕子想:这些东西肯定是女儿喜欢的呀!
可女儿却说:“我觉得那些都没什么!”
听了这话,燕子心里在骂:你这个没良心的丫头,妈妈买了好几套,折腾那么久……结果……
可女儿接着委屈地哭起来,边哭边说:“我就是想要跟小丽一样的发饰……”
这时,燕子气得暴跳如雷,脸色一沉,正想批评指责,可看到孩子委屈的小脸蛋,突然想起一句话:当你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时,先说知道了,想一下再回复。
于是,她对女儿说:“你很想要小丽一样的发夹,是吗?妈妈知道了,现在快要上课了,你先上课,我们晚上在家里讨论这个事情,好吗?”
于是,女儿止住了泪水,立刻开开心心进校园上课去了。
燕子说:“我用了缓兵之计,安抚了孩子的情绪。可我犯难:买个发饰吧,丫头一会儿这个东西,一会儿又要那个东西,欲望永无止境,不能助长她的这种心理。不买吧,她不高兴,总是哭哭啼啼的。我心里也难受。类似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重复出现了很多次,我都不知道哪种方式最合适。有时候延迟满足,有时候直接和丫头对立,有时候直接用大人的权威压制住她的想法。哎!真不知该咋办?
生活中这样类似的事情太多了,每天都在上演。今天是发夹,明天是买贴贴,天天路过天天要哭,闹着买贴贴,看着布娃娃,要买,家里装了无数的布娃娃,各种各样的玩具,家里丢了又再买玩具,各种新奇好看的,丫头都想要买……
天天吃糖,吃巧克力,说好的不吃饭不买零食,结果是孩子零食吃了不少,饭没怎么吃……”
燕子从事教育工作,她感到惭愧不已。
她说:“每次跟孩子相处,发现自己的智商和情商得不断提升,才能hold住孩子。要不难以应对孩子层出不穷的问题,真伤脑壳呀!”
当孩子和同龄人攀比,做父母的应该怎么引导孩子?这个故事先讲到这。对于燕子和她女儿的相处,有没化解的好方法呢?
01
假设这件事情是燕子的学生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事情,只是一个案例,不是她本人的困惑。她以第三者的眼光来看待这事情,或许答案迎刃而解。
常人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孩子和同龄人攀比,做父母的应该怎么引导孩子?或许,燕子会认为发夹不是很贵重,小姑娘爱美,要个发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是孩子的需求。
如果大人一味地用自己的标准评估对待孩子,可能以后和孩子的交流就会很困难。
不以大人的标准出发,以孩子的需求出发,感受孩子的需求,找到需求点与孩子互动,或许这样沟通交流比较好。
02
孩子的需求我们是不是都要去满足呢?满足后会演化成什么?这对他们的性格有什么影响?
孩子关注这样的小东西是正常的。我们可以接受。我们也要明白,孩子的兴趣随时在变化。
此外,不是孩子的每个想法都能得到满足。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最好是通过协商让孩子有勇气接受挑战,有勇气适应社会,让孩子心智得以成长。
家长与孩子多交流,引导孩子多思考,多观察身边的环境,怎么给身边的人留下好印象,让自己的路越走越宽。
03
孩子需要引导,激发他们的潜能。通过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培养自信心。
家长不要被孩子所牵引,要站得高看得远,化被动为主动,引导孩子树立人生使命感、建立好印象。
04
当晚,燕子回家后,发现孩子只字不提早上要发卡的事情。
她在想,或许孩子忘记了,看来“事缓则圆”是有道理的。
不过,她担心:孩子哪天想起来可能又会来情绪。
于是,她陪女儿一起玩,玩得很开心。看到女儿很开心,她就主动和女儿讨论早上要发卡的事。
结果孩子虽说也要,但早上那种非要不可的情绪和对立早已荡然无存,随之而来的是像没有这回事一样。
这让她诧异不已。看来孩子的执著之心,求的并非实物,而是那个当下,内心有种被爱的满足感。当内在的需求被满足之后,外在的东西就变得云淡风轻。
当孩子和同龄人攀比,做父母的应该怎么引导孩子?燕子说这次经历,也是第一次她用心觉察孩子的需求,并把它当回事儿来看待。这让她受益匪浅,同时也慢慢体会到陪伴孩子的快乐。
05
当孩子和同龄人攀比时,做父母的应该怎么引导孩子呢?
先去觉察孩子攀比背后的真正需求,然后引导孩子从小学会经营好自己,怎么给身边的人留下好印象,获得大家的认同感,培养自信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