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写作遇到瓶颈期,之前看自己的文章,个个是精品,最近再看他们感觉很垃圾,我问朋友这是为什么,他说这是因为我的欣赏水平提升了。
的确,自从一篇文章被理事会推荐后,就没有了写作方向,不写吧,这次放弃这辈子可能就再也不会提笔写文字了。想了想还得坚持下去,给自己一个交代。
三毛文章很多都是自己和朋友的故事,我觉得很真实,而且情感真挚,这也是我喜欢她的原因。
第一次看三毛小说还是我刚结婚,那时才二十多岁的年纪,和老公结婚后我放弃了以前的工作,跟随老公去汉中生活,不知道老公怎么有雅兴看三毛小说,家里有一套她的书,闲来无事我就拿来看,那时候看三毛小说是看故事,被书中人物的故事深深打动,为他们的人生或喜或悲。
我前天又在网上买了三本三毛的书,一本《撒哈拉的沙漠》、一本《雨季不再来》、还有一本是《梦里花落知多少》,想再次学习一下她的文章,顺便给自己带来写作灵感。
当书回来之后,我再看三毛文章心境已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只看了一篇,我就看不下去了,不是不好,是感觉自己就是三毛笔下的人物。我这才体会到:“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是什么意思了。
三毛写的《夏日烟愁》中的主人公巴洛马因为丈夫夏依米长时间失业,她精神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在这种焦躁的状态下时间一久就会影响身体健康。巴洛玛眼睛瞎了,双腿麻痹。
这是她的性格造成的,在沙漠时好好的人都在随时神经紧张的等待一切灾祸,并且这全是她想象出来的。这两年靠社会福利金过日子,天天迎接一个找事无着而回家的丈夫,必然承担不下。夏依米带着两个男孩子搬回西班牙本土——巴洛玛母亲有些祖产的小村落去居住了。临走前拜托邻居转告三毛,他们无法再付租。
三毛听到消息就去那个小村庄找巴洛马一家,和他们生活了几天,临走时给夏依米留了一些钱,此后三毛尽自己能力在生活上帮衬他们一家。
三毛说巴洛玛的父母家原是极好的,父亲是空军少将,母亲是一个画家。巴洛玛也学画,师范毕业了出来教小学生的书,十九岁那年认识了孤儿夏依米——在马德里的一个教堂聚会里,没多久就嫁了。夏依米没有一计之长,做的是行政工作,婚后连着生了两个孩子,日子一向艰难。直到去沙漠做了总务方面的事情,才算安定了几年。这一回,贫病交集,出于不得已,才回到父母度夏的故居来。
巴洛马所有的不幸另一方面是夏依米造成的,她的父母把她教育的极好,可是她的老公却没有一计之长,这样的人很难在社会上生存下去,每次夏依米出去找工作,巴洛马一次次满怀希望,又一次次希望破灭,以至于精神紧张,终于导致病情加重。
人生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苦难。我们倾其一生都在跟命运抗争,结果最后都被现实打败,活成了面目可憎的人。
记得前年,朋友第二个孩子出生了,她发的朋友圈,写到:“惟愿世界对孩子温柔以待。”这是多么好的寄语呀,可是现实中除了父母,又有谁心疼我们呢?
三毛有段时间过的也很不好,她的丈夫荷西一生钟爱潜水,工作也是跟那个息息相关,在加纳利群岛,荷西一度失业,三毛不得已回到了台湾父母家中,那时的三毛也很焦躁。可是三毛有自己的事情可做,并没有被现实打败。
有时候生活不尽如人意,当面对挫折时我们需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相信自己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努力奔跑,生活是不会亏待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