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已经被朋友圈里各种晒年夜饭和晒红包惹怒了。春节就像一场赦免,让美食的罪恶和金钱的炫耀都可以正大光明起来。
从12月的圣诞节开始到最近的中国新年,文化差异和地域距离用事实告诉我有一些节日叫“与我无关的圣诞节和别人家的春节”。
本来以为不会有比学校放假和圣诞节独自留在学校更凄凉的时候了。那时候的城市和学校用死寂来形容是一点不容为过的。怎么说呢?就是时不时一晃神的时候以为自己在《行尸走肉》的世界里了。但刷朋友圈看到好多同学还在为当时的期末考试要死要活的,瞬间就治愈了:放假和圣诞节嘛,都是洋人的东西,与我无关,干嘛要care。
不过,春节就不一样了,没有哪一年的春节像今年这般让我寡淡。因为无论你多想置身世外,躁动又脆弱的心就是无法波澜不惊。
其实这不是我第一次没陪父母守岁。2008年的大年三十,我一个人在厦门出差值班,看着指针划过凌晨12点我并不难过,因为我知道再过几小时我就会搭乘第一班飞机狂奔向家里,剩下的假期我会一直宅在家里陪着他们。这也不是我第一次没在家乡过年。应该说我已经有四五年没在家乡过年了,但这些年有父母一起在上海的春节,却认他乡是故乡也无妨。还有那次,管管和我买了新房的第一年,我们骗爸妈说今年要守新房就不回家乡过年了,然后第二天又出现在他们面前。
过年,最大的绝望就是不能陪伴。今年正是如此。
对于从18岁离开家乡的我而言,所有的寒暑假、黄金周、年假、春节都只有一个内容:回家。其实回家也很无聊,没什么娱乐项目,气候又冷又干,年夜饭的样式和味道一尘不变,父母永远唠叨你瘦了,讲的那些道理也是30年如一日的不变。可是,我就是爱这些啊。我就是喜欢同一件事情和爸妈说过一遍又一遍;我就是喜欢哪也不去躺在床上和爸妈胡扯到凌晨;我就是喜欢看管管耐心教爸妈怎么操作电脑;我就是喜欢看着他们三人在厨房忙来忙去而我在一旁厚着脸皮嗑瓜子;我就是喜欢看爸爸抽烟时被我们三人“攻击”的样子;我就是喜欢妈妈偶尔发的小脾气……我不是一个很恋家的人,但离开后才知道自己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洒脱。
长大后的每一年都觉得年味越来越淡。直到今年在美国,没有父母陪伴、没有熟悉的食物、没有鞭炮声、甚至没有假期,才知道这样的新年真是如鲠在喉。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谎言会随着成长越来越多。我们都会告诉彼此一切都好,都会让彼此觉得自己对情感的羁绊甚是豁达,都想让彼此心安理得、心无旁骛。而事实就是,彼此都想不顾一切的相聚团圆。爸妈想要的幸福都好简单:就是尽可能多的陪在孩子身边为他们做尽一切自己能做的事情。当我们远离时,他们不得不找很多理由去说服自己接受离别,比如独立成长,比如远大前程。只是,对大多数父母而言,也许你的辉煌前途不如陪伴他们的归途。
只是我(其实很多子女也是如此)太贪心了,总觉得对父母只有陪伴是不够的。我就是希望现在的离别能让我在将来有机会宠爱甚至溺爱他们。我爸爱喝茶,我想让他喝遍世界上所有的好茶;他爱抽烟,我想让他能每天都能抽中华,而不是只有在过年时才抽我们给他买的中华(虽然他真心不爱抽中华);我妈爱美,我想让她用最顶尖的化妆品、让她有专属的美容师,如果不给力,直接随时飞去韩国让她挑一张喜欢的脸;她还爱赚钱,我想让她不操心、不劳累每天都能数好多钱。他俩都爱旅游,我想让他们潇洒的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豪华游,根本不用考虑特价机票或者宾馆的优惠活动。他们若喜欢在朋友邻居面前炫耀,我想让他们挺起腰板理直气壮的去拉仇恨。我想让他们永远都不要再提艰苦朴素、勤俭持家、小富即安这些道理。我想给他们的生活是挥金如土、豪华奢侈、大富大贵。我一直认为:对父母的爱就是应该用钱来衡量。陪伴很重要,但至少在我们不能陪伴的时候,还有金钱可以抚慰他们。
就算我三观不正吧,但这和父母都愿意给子女最好的一切是一样的心思。
安稳是孝、守候是孝、离开是孝、拼搏是孝、问候是孝、红包是孝、甚至只是为父母炒的一盘菜也是孝。
唯愿在异乡的回不去的人们此生此孝心能尽快得偿所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