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师范大学培训笔记(九)
时间:2016年3月18日下午
授课人: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童志斌
题目:课改、考改形势下的学校作为
金华生源最好的是金华一中,一本率百分之八十。浙师大附中一本率是百分之六十。
浙师大附中与浙师大的历史渊源
浙师大家属院为什么要叫“丽泽花园”?
何谓“丽泽”?
“丽泽”之名于《周易》 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丽:本义鹿见到食物后成双而往。后演化为俪。
案例:出示一段人物传记(丘吉尔)
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现在教育改革所存在的问题:
1.重智轻德 2.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 3.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4.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
浙江和上海作为两个实验区,考试制度上也存在不同。
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其它6门、7门为选考(上海六选三,浙江七选三)
案例:上海虹口中学的小走班制
在自选的基础上先确定四个类型的行政班,再有其它选择的同学采用走班。
浙江的高考一年两次,放在四月和十月。
浙江高考选考科目:7门功课
第一次选考科目选定之后,原则上不允许再进行改革。
将卷面分转化为等级分,最后再转换成标准分计入总分。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核心是“选择性教育”
把一个班当成与一个人 把一个人当一个班教
构建每一位学生为自己负责的教育机制
北京十一学校:课程手册 学校里的课程整体设计
只要对学生成长有益的课程,都应该开出来。
吃饭时间是学生根据选所科目上课时间来自我决定的,晚自习也是自选时间长短的。
思考:这样对学生而言学习更加自由,更加主动。选择就意味着很大的自由。
浙师大附中的直升班(50个,可以直升浙师大,优秀学生可以挑选专业)
北京十一中学、浙师大附中:班主任+成长导师制
案例:一个学生的选课过程
思考:让学生自主制定自己的课表,该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情啊!
北京十一教室:构建每一位学生为自己负责的教育机智
为什么有专业的学科教室?
十一学校副校长的回答:这样可以排除很多的其它信息干扰。形成学科学习的场。
思考:这样的理念是值得学习的。每一个细节,都存在着教育的价值。
北京十一学校的自修室,学校教育还是要多一些自由。自由是幸福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前学校的核心是学生,现在学校的核心是课程。我们已经拥有了课程意识,关键是如何真正做好。课程体系如何设计?课程资料如何实现?课程实施如何扎实?课程效果如何评价?等等这些问题我们都需要考虑。其实,说到底,无论是校本课程还是国家地方课程,关键都是落实。继续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
蟑螂课程
思考:为什么开蟑螂课程而不开蝴蝶课程?这是有课程价值在其中的。所以,我们要善于从本质价值去思考表现形式。
董校长自己开发的精品课程:文言零距离
叶限(文学形象)文学形象 来自中国的灰姑娘灰姑娘本是由中国传至欧洲的,我们还以为是国外人的原创呢。这是一种文化传承的缺失,我是真的不知道。而且,有那么多的名师都不知道,确实反映出我们所受教育的不完整与禁锢。
将教程变为学程,以学生为本的一种称谓。但会不是只是一种名字的故意称谓呢?但愿不是。
学程研制过程:学科讨论提炼学科知识体系
分层分类“选课走班”实践
浙师大附中经验:所有学科均为走班教学,包括语文、数学、英语。
举例:
A类课程 化学为非高考选考科目
B类课程 化学为高考选考科目
C类课程 化学是将来大学要选择的专业以及可能今后在此方面从业,
这才是分层教学,更有利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从理论上来讲,选课走班应该是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的。
以每六个班为一个单位进行走班,这样避免了很多的麻烦。
思考:实践出真知。做了就知道该怎么做。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经验积累的过程。当然,需要有前期的认真思考与定位。
行政班是家,
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出选课走班的好坏。
生涯教育:“选得好”是关键
选得好 学得好 考得好
你的初中阶段,优势学科有几门
案例:尖叫猫的故事 《做起来》
思考:如何面对课程改革,排斥还是接纳?思辨,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