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晚唐诗人,善填词写诗,又精通音律,技能加成与王维有五六分相似,温庭筠一生填词无数,诗作纷呈,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如果说李商隐是晚唐一只多情的蝴蝶,那温庭筠就是一只傲世的飞鹰。
温庭筠天性不羁,放荡自由,恃才傲物,偏偏情商也不高,写诗多犯忌讳,又爱讥讽权贵,因此取憎于时,得罪了不少人,尽管文才过人,处处被压抑,一生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
纵然落魄乡野,可才华横溢的人纵然生前混的不太好,也丝毫不影响留名青史。
年幼失怙,文思过人远近闻名
温庭筠出生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祖上曾官至宰相,可到了他这一代,家势早已不复当年,好在也是官宦之家,温庭筠自幼饱读诗书,才思敏捷,小小年纪便能赋诗写词,在同乡县里已经远近闻名。《唐才子传》中说:少敏悟,天才雄瞻,能走笔成万言。
天才的际遇总是有着相似的痕迹,8岁那年,温庭筠的父亲去世,随后,跟随母亲生活,多亏父亲生前的世交好友帮扶,温庭筠的少年时期也算过的不错,至少,在学习方面,从未落下。
四处游学,不检边幅士行尘杂
23岁的温庭筠告别家亲,游学扬州,说是游学,可二十出头的少年初涉繁华,自然要好生浪荡一番。
刚到扬州,温庭筠早已经花光了零花钱,便去投奔一位远亲,名叫姚勖,看着这个后生,姚勖也颇为欣赏,对其甚是关心,除了包吃包住,教作诗赋,还大方的给零花钱,嘱咐温庭筠多买诗书资料,好好复习,来年考取功名。
可温庭筠倒好,拿着这些零花钱到处寻欢作乐,和一干纨绔子弟浪迹于各种声色场所,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姚勖发现后,怒不可遏,对温庭筠施以笞刑,并将其赶出家门。
随后不久,城里处处传遍了温庭筠“士行尘杂”的小道消息,扬州是待不下去了,温庭筠就又以游学之名,独身一人,行至长安。
一不留神,温庭筠迎来了一段最是潇洒快乐的时光。因为“善鼓琴吹笛,有弦即弹,有孔即吹”,入长安不久,温庭筠便被太子东宫的认识主管聘入宫,成了太子的“伴玩书童”。
整日推杯换盏,彻夜吹拉弹唱,二十几岁就过上这样的生活,温庭筠心里美滋滋,可没滋润多久,太子宴游寻欢作乐的事情被人大做文章,皇帝盛怒,温庭筠无辜躺枪遭受牵连,好日子就这样到头了。
此时,温庭筠在外的名声已经烂透了,先是在扬州,被姚勖“笞而逐之”,后又陪侍东宫,诱导太子“宴游败度”,温庭筠心知肚明,却毫不在意不以为然。
首次进考,名声不好意外落第
839年,二十七岁的温庭筠开始了科考之路,
从乡试开始,温庭筠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无敌。《北梦琐言》中说:“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
就是说每次参加考试,温庭筠把手往袖子里一叉,闭着眼睛打好腹稿,然后提笔蘸墨,文不加点,一挥而就。每叉一次手,就写成一篇赋,叉八次,八篇不同韵律的小作文完成,交卷,走人。江湖人称“温八叉”。
看啊,满腹才学的人就可以这么傲,不过现在的考试,像他一样手老往袖子里叉,会被监考老师死死盯着吧。
按理说,温庭筠这样的好成绩,考个进士应该不在话下,可在随后的礼部春试中,温庭筠却意外落榜,次年,温庭筠继续参加京兆府试,再次落榜。
温庭筠百思不解,难寻个中缘由:
有气干牛斗,无人辩辘轳。
客来斟绿蚁,妻试踏青蚨。
积毁方销骨,微瑕惧掩瑜。
……
瞻风无限泪,回首更踟蹰。
——《病中书怀呈友人》
腰佩利剑,光气直冲牛斗,竟无人赏识。再好的美玉,有了瑕疵,也不能彰显价值。
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温庭筠自知自己名声不好,又得罪了那么多权贵,就算成绩出众,考官也很难让他提名金榜,很失败,也很无奈:
露圆霞赤数千枝,银笼谁家寄所思。
秦苑飞禽谙熟早,杜陵游客恨来迟。
空看翠幄成阴日,不见红珠满树时。
尽日徘徊浓影下,只应重作钓鱼期。
——《自有扈至京师已后朱樱之期》
漫游吴越,怀才难遇失落惆怅
长安又呆不下去了,温庭筠便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吴越漫游。
在扬州,温庭筠想入幕府,于是写诗拜访李绅,
嵇绍垂髫日,山涛筮仕年。
琴樽陈席上,纨绮拜床前。
……
冉弱营中柳,披敷幕下莲。
傥能容委质,非敢望差肩。
可李绅对他早有耳闻,不想招来流言,于是没有任何回应他的意思,温庭筠继续失望,继续惆怅: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过陈琳墓》
陈琳曾写出《为袁绍檄豫州文》,后为曹操重用。而同样自负一生才气的自己,境遇却差之千里。想到此,温庭筠一转身,便走进花街柳巷,开始浅斟低唱:
买莲莫破券,买酒莫解金。
酒里春容抱离恨,水中莲子怀芳心。
吴宫女儿腰似束,家在钱唐小江曲。
一自檀郎逐便风,门前春水年年绿。
——《苏小小歌》
孤庙对寒潮,西陵风雨萧萧。
谢娘惆怅倚兰桡,泪流玉箸千条。
暮天愁听思归乐,早梅香满山郭。
回首两情萧索,离魂何处飘泊?
——《河渎神》
即便三年之后,重返长安,这份怀才不遇的失落,依然挥之不去:
宣曲长杨瑞气凝,上林狐兔待秋鹰。
谁将词赋陪雕辇,寂寞相如卧茂林。
——《车驾西游因而有作》
重振旗鼓,多次进考连番落第
公元848年,年过而立的温庭筠依旧是一身布衣,心中不甘,遂重新收拾心情,再次准备应考,如今,距离与第一次应试,已经相隔十年,当初劣迹或许已经随风飘散无人记起了吧。
可不随人愿,温庭筠像是和科考死磕上一般,八年之间,四考四败!
有意思的是,据记载,在后来的考试中,有一次是因为宿醉误了考试,有一次是考题泄露,温庭筠做起了“枪手”的勾当,随后东窗事发,因为“以文为货”“搅扰科场”,而彻底堵死了进第的希望。
受人举荐,有才无行又添横祸
当时的皇帝宣宗,爱唱《菩萨蛮》,经常要大臣们提供原创词令。
宰相令狐绹奉命填词,可这个宰相胸无点墨,哪能写的出来,于是找到温庭筠,让他代写。
温庭筠此刻正是失意,心想或许是个机会,于是大笔一挥,行云流水,十四首《菩萨蛮》很快便传进了宫里:
(一)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二)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
宣宗大喜,隆重嘉奖令狐绹,温庭筠心中自然不悦,不懂得变通的他,竟把代写的事情说了出去,甚至公开嘲讽令狐绹没有文化:中书堂里坐将军!
令狐绹心中憋着气,可赖不住皇帝的爱好,还是把温庭筠引荐给皇帝。
一介布衣得以面圣并谋得皇帝赐座,在当时可是莫大的隆恩,温庭筠略有嘚瑟,出了宫门,面对令狐绹讨问学问,轻描淡写说了一句:《南华经》非僻书也。或冀相公燮理之暇,时宜览古。
相爷,没事还是多看看书啊。如此直白的一句话,令狐绹老脸绯红,默默记下了这笔嘲笑的仇。
果然,后来令狐绹放出话来:温岐有才无行,不宜与第。
温庭筠考了很多场,每一场都是白考,后来心气儿不顺的他在客栈偶遇微服私访的皇帝,错把宣宗认成他人,几句交谈就把皇帝惹恼了,宣宗当即发话:把这厮赶出京城,非召不得回京!
年近花甲的温庭筠,孤身一人,离开长安,前往隋州: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
晚年入仕,改革科考却遭贬谪
在隋州的几年,因为襄阳节度使徐商的赏识,温庭筠生活的相当不错,不仅有了正经的工作,吃喝玩乐样样都很富足。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望江南》
甚至还纳了歌妓为妾:
彩翰殊翁金缭绕,一千二百逃飞鸟。
尾薪桥下未为痴,暮雨朝云世间少。
——《答段柯古见嘲》
可终究只是小官小吏,离自己的目标还差十万八千里呢。
又过了几年,皇帝宰相都换了人,唐懿宗时,又有人举荐温庭筠,说既然此人常年混迹于考场,有丰富的考试和作弊经验,何不量才而用,发挥他的特长,让他负责科举考试啊。
皇帝觉得颇有道理,当即封温庭筠为国子监助教,从六品,专门负责科举考务。自此,温庭筠到达了事业的巅峰。
温庭筠一生受科考羁绊,如今却却做了科举掌事官,好一个造化弄人,温庭筠自然自然要卯足劲下一番功夫争取有所建树。一上任,就大胆改革科举录取制度,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考生不但可以申请查分查卷,还把准备录取的考生作文试卷张榜贴出,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广大考生欢呼了,王权富贵和纨绔子弟慌了,很多人如芒在背,如鲠在喉。
很快,一番“暗地操作”之后,温庭筠被贬为方城县尉。
温庭筠离京之日,许多文人都写诗相赠,其中流传最广的,便是纪唐夫所写《送温庭筠尉方城》:
何事明时泣玉频,长安不见杏园春。
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
且尽绿醽销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
方城若比长沙路,犹隔千山与万津。
同年,温庭筠病逝于方城,终年六十六岁。
作为一个读书人,温庭筠从来不缺理想与才华,可他这一生放浪成性,散漫成习,又看不惯天下熙熙攘攘的俗人,他尽兴而活,不怕得罪权贵,却处处受人压制,难以挣脱,终其一生,也难能施展满腔才情抱负,对于生活,他终究是缺了一些世故和圆滑。
我想,从温庭筠三番直言嘲讽宰相令狐绹开始,他的命运便就多了几分注定了吧,性格决定命运,芸芸众生莫不如此。
可相比那些在官场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容易取得世俗意义上成功的一类人而言,温庭筠的狷介耿直、不够圆滑反倒有一份真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