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2018青椒计...
儿童文学(上)——理解

儿童文学(上)——理解

作者: 清镇052李微 | 来源:发表于2019-01-06 01:16 被阅读6次

        何教授的儿童文学的讲座,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什么是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上)——理解

        何教授说关于儿童文学到底是什么?至今都没有搞清楚的学术理论,所谓儿童文学就是采用用儿童视角,选用儿童熟悉的生活题材,采用适用儿童欣赏趣味和接受心理的方法而创作的文学。

          何教授在讲述儿童文学中,他讲述的《蟾蜍和青蛙的故事》,让我更加有了自己的思考,也让我有了生活中的沉思,故事是这样的:“青蛙和蟾蜍是好朋友,一天大风把树上的树叶刮得满地都是,青蛙说:“我要到蟾蜍家去,帮他把草地上的叶子扫干净,给蟾蜍一个惊喜。”蟾蜍望望窗外,说:“这些凌乱的叶子把什么都盖住了。”他从放杂物的柜子里拿出一把把耙子,“我要到青蛙家跑一趟,把他家的叶子扫光。青蛙一定会高兴的。”青蛙从树林里跑过去,这样蟾蜍才不会看见他。蟾蜍从深深的荒草丛里跑过去,这样青蛙才不会看见他。青蛙来到蟾蜍的家。他从窗户往屋里看了看“正好,”青蛙说,“蟾蜍不在家。他绝对想不到是我把他家的叶子扫光了。”青蛙努力地扫啊扫,他把叶子扫成一堆,不一会儿,蟾蜍家的草地就干净了。青蛙拿起他的耙子,走回家去。蟾蜍拿着耙子辛苦的扫来扫去,他把叶子扫成了一堆。不一会儿,青蛙的前院连一片叶子也没有了。蟾蜍拿着他的耙子,走回家去。一阵风吹来,吹过了这片土地,把青蛙帮蟾蜍扫好的叶子吹得到处都是,也把蟾蜍帮青蛙扫好的叶子吹得到处都是。青蛙回到了家,他说:“明天我也该把自己家草地上的叶子扫一扫了。蟾蜍看见他家的叶子已经扫干净,不知道会多么惊喜呢!”蟾蜍回到了家,他说:“明天我的干点活儿,把自家的叶子清扫一下。青蛙看见他家的叶子已经扫干净,不知道会多么惊喜呢!”当天晚上,青蛙和蟾蜍都很快乐。他们各自关了灯上床睡觉了。这就是青蛙和蟾蜍带给彼此的惊喜。从故事中青蛙和蟾蜍总是在为对方考虑,总是挂念着对方,总是默默的对方惊喜,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做事何尝不是这样呢,这样只有过程,没有结果的故事就是我们生活的写照,我想只要我们温暖过的,关心过的也就满足了。

      在大学时,我上过儿童文学,今天的儿童文学又是与大学的不一样,儿童文学分为日用语言和民间文学,而日用语言是客观性、抽象、准确的,另外它的一个语言特点是感性、审美,带有明显个人情感的色彩,就像何教授说现在的我们缺“失”文学,文学育人比品德教育来得更有艺术性。

儿童文学(上)——理解

        我听得最多也最有反思的是关于民间文学,民间文学的特点一是就是“一次元”的,二是人和物是同等的。好的故事具有推测性、判断、联想的,同样,何教授也用故事的形式分享出来,讲述《范丹问佛》的故事,在故事中范丹经过员外家,答应员外去向佛祖问问他的女儿十六了,为什么还不能开口说话——到土地庙时,答应土地公公向佛祖问问为什么他在土地庙里坐了五百年还是不能成长城隍爷——到了大河边遇到大鳌,答应大熬向佛祖问问为什么他修行了一千五百年不能得到修仙,而到了西天佛祖那里,范丹先把别人的问题问了,而没有问自己的,范丹得到了佛祖的问题后原路返回,在讲述这里时,提问,这时候范丹会遇到了谁……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故事的反复性和逻辑推理性,具有推测性的一个故事,在听讲故事过程中还联想到故事的开始和接下来发生的事有所推测和判断。

        三次反复,是民间故事惯用的一种手法,不仅民间存在三次反复的故事,文学上也有,《西游记》有三打白骨精,《水浒传》中有三顾茅庐,小蝌蚪几次找妈妈,三次,小壁虎几次借尾巴,三次,这就是“一次元”的,何教授的民间文学的讲述,他说民间文学还有一种叫模式化的风格,所谓模式化是一种固定的格式,民间故事发生的时间,就会联想到从前,很久很久以前。说到地点,会说在一个森林里,在一座高山上,说到里面的人物,它也有一种模式,比方说老大,老二,老三,往往老三优于老大,老二,这就是民间文学的一个文学原则,后部优先,故事的反复不要太多,太多不行,三次刚好,四次烦口,五次泛滥。读了那么多年的儿童文学,那么多的民间故事,确不知道怎么去分析和了解。在国外的民间文学惯用的模式,日本惯用的是太郎,德国惯用的是汉斯,英国惯用的是汤姆的一种模式化。文学的博大精深,确实需要用专业的知识去解读和挖掘了。

儿童文学(上)——理解

        何教授每讲一个点就会用故事的形式来讲述,《长颈鹿和小猪》的故事《青蛙和蟾蜍等信》的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故事的幽默有趣,越小的人越不想和困难的去接受,有趣是孩子最喜欢的了,儿童文学最受孩子喜欢的一个密码就是变幻,同样何教授也采用故事的形式,《好神奇的石头》来讲述。

儿童文学(上)——理解

          从一块灰色的石头,会变成什么样的呢?变成了小老鼠——香梨——小汽车——小鸡,而在变幻的过程中都是采用欢快有节奏感的朗朗上口的儿歌的形式来体现,孩子尤其喜欢这样的风格变幻。

儿童文学(上)——理解

        从头到尾,何教授的儿童文学的理解,都是采用故事的形式来作解释,在教育本位和文学本位上也是采用故事形式对比,在社会本位和儿童本位上也是采用故事的鲜明对比,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在儿童文学上,我反思到,有时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喜欢听故事,喜欢听有趣的,而当听到有趣的时候就会发出咯咯的笑声,这就是孩子。

儿童文学(上)——理解

        儿童文学的理解,要说理解透,是一个漫长而且需要专研去研究,今后的教学中,我的启发就是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把民间文学融入课程中,让孩子体验去感受民间文学的有趣性。

相关文章

  • 儿童文学(上)——理解

    何教授的儿童文学的讲座,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什么是儿童文学。 何教授说关于儿童文学到底是什么?至今都...

  • 儿童文学(下)——理解

    在听了何教授的儿童文学的讲座后,对于儿童文学我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自己的理解,知道儿童文学教学方法有很多,有...

  • 听童话故事的前世今生

    童话群寻麦老师讲课笔记整理: 儿童文学发展历程,什么是儿童文学? 要想理解什么是儿童文学的话,最好是要从儿童文学的...

  • 一定要把阅读当件大事

    诺德曼在《儿童文学的乐趣》一书中指出:并不是所有儿童的理解力和经验都不如大人。因此在儿童文学阅读中,要始终懂得尊重...

  • 它不是一本简单的儿童文学

    战马 《战马》是一本意义上的儿童文学,而它的意义却不止于儿童文学。因为战争是一个全人类都...

  •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的儿童文学

    从古至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甚至古代根本就没有儿童文学,“三字经”、“声律启蒙”之类的当然非常好,但那只是...

  • 儿童文学群交流总结 上

    各位儿文群的小伙伴大家晚上好,非常高兴能够受到群主杨麟的邀请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下面,我将以我的...

  • 镜子与永无岛阅读笔记

    1 关于儿童文学起源 儿童文学在这个世界上无处不在。它来自历史叙事,神话和民间传说,并且表现出对人类行为和人类社会...

  • 说到中国儿童文学史,我们忽略了一个人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和“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并称为“国内三大儿童文学奖”,但是后者相对于前...

  • 读林良爷爷《纯真的境界》(2)

    延续上一篇,继续摘录: 1) 1991年,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儿童文学辞典》。这是一本儿童文学的专科辞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童文学(上)——理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pyj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