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逛街,印象中上次逛街是2020年五一回老家参加婚礼。
女孩子们觉得“逛街就是为了享受"逛"的乐趣,看看就好,不一定要买”,我是体会不到这种乐趣的,在这点上我和众多男士站在同一边。
要买就直接买,不买逛什么?
妈妈说,货比三家,不都逛一遍怎么能买到质量最好又最便宜的呢?
事实上根本不存在质量好又便宜,好货不便宜,所以往往妈妈拉着我把街里所有的店都逛一遍还是没买到合适的。
现在这个问题被电商解决了,一个页面刷一刷就能比价,想买什么价位的都有。
妈妈又说,网上买的不合身怎么办,你得自己试才行啊?
以前我还真不用试,这要感谢爸妈把我生的还不错,身材匀称,只要衣服的号码是准的,我穿就是合身的。这两年稍微胖了点,腰粗了,但是电商又有了运费险和无理由退换,仍然不用担心试穿问题。
妈妈还说,做工和材质在图片上是看不出来的,质量不好的穿不了多久就淘汰了。
现在这时代,手机用两年还得换新的,衣服鞋子能用多久呢?有多少东西是因为坏了才换的?往往是东西没坏,但是用旧了,不喜欢了,就扔了。
人们的行为方式,往往是随时代变迁、经济环境变化而改变的。
老一辈人结婚时做一套家具,要用一辈子;父母这代人,攒了好久的钱买了电视、收音机,就是家里的大件儿,坏了是要去修的;原来家里有兄弟姐妹几个孩子的,衣服是大的穿完给小的穿,若是还没坏,还能给亲戚家孩子继续穿。
我老家的长辈们都极喜欢逛街,一是源于对性价比的极致追求,二是经历了从物质贫乏到市场丰富的变化,“逛街”这个行为也是一种心理补偿。
记得我五六岁的时候,老舅是个还没结婚的精神小伙,家里墙上贴着小虎队和四大天王的海报,我记得他把头发剪成吴奇隆的样子,绝对比现在很多“小鲜肉”还帅,但是却想不起他穿的什么,对服装一点儿印象都没有。
那个时候小城的人们穿衣服都是裁缝做的,样式再怎么时髦也比不过电视里的时装。
我妈和老舅都是裁缝。街上时装店林立,也并没有对他们有太大冲击,不做成衣了还可以改零活、熨烫。
跟裁缝逛街有利有弊。“利”是他们只要上手摸一下就能告诉我这个料子好不好洗,有没有褶,掉不掉色,任导购如何口吐莲花的销售,也抵不过裁缝的火眼金睛,绝对不会被骗;“弊”是他们对质量的要求太高了,这有个线头,那个缝没对上,都是“不能买”的理由,因此错过了很多喜欢的样式。
和裁缝一起逛街太累了。也许这就是我长大后不喜欢逛街的原因吧。
今年别说线下,我连线上都不怎么逛了,只有在真正需要买什么时,才会打开某宝,买完立刻关掉,购物车里永远是空的。没有购物的欲望。
物质愈丰裕,我想要的却愈少。
逛街有时候也不单是为了买衣服,我有段时间特别喜欢逛大悦城,只是为了逛逛里面的特色小店,卖手办的、手帐周边、各种DIY、木工、铁艺等等。逛一圈下来也不见得会买什么。
现在想想,其实我内心中是在羡慕店家,可以靠这样的店谋生。每个女孩子心里都有“开一个小店,按照喜欢的方式过一生”的愿望,逛小店的时候,仿佛就离这个愿望近了一点。
如今我连出门都懒得出,也不会再今天做个手工,明天学个陶艺,而是专心就干两件事——练字、读书写文。因为一旦知道了内心真正想要的,其他的东西就都可有可无了。
低级的欲望,放纵就能得到;高级的欲望,克制才会获得;顶级的欲望,需要煎熬。
我很久很久不逛街,上次看电影是去年情人节,除了回老家和看书画展,几乎不出远门,越来越宅,离年轻人的生活越来越远。
你呢?
让写作成为习惯 日更第85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