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之趣——处暑

作者: 秋水翁 | 来源:发表于2023-11-27 22:04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江山文学网,ID:秋水翁  ,文责自负。

    网图

    今日闲坐屋顶花园,时有轻风,携几阵细雨,陡然一袭清凉。于是忽生诗意,翻看《唐诗宋词元曲》,得元稹几句: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想蜀中不久,便逢处暑时令。其时当有草虫夜鸣,稻粱瓜熟,白昼炎热,夜凉如水,恰如今日。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上载:“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初候,鹰乃祭鸟。鹰,义禽也,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然必先祭之,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

    二候,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

    三候,禾乃登。禾者,谷连藁秸之总名,又稻秫苽粱之属皆禾也,成热曰登。稷为五谷之长,首熟此时。”

    处暑位二十四节气之十四。古时以斗柄向南偏西,处戊位,太阳达黄经150度交处暑。于是翻看今之黄历:庚子年,甲申月,丁酉日,处暑。

    想故乡之于处暑,虽昼尚炎暑,然早晚凉意渐起,天逐高远,地趋澄黄;叶落秋熟,玉黍归仓;月下虫鸣,农乃登谷;祀天祭祖,感恩上苍。

    立秋处暑为夏与秋之过渡,蜀中白日犹热,然晨夜凉风,颇具秋意,正如《夏九九》所述:“七九六十三,夜眠寻被单。”时至处暑,暑气渐退,始作换季换衣之事。崔寔《四民月令》:“处暑中,向秋节,浣故制新,作袷薄,以备始寒。”正是此意。古人说:“秋初夏末,不可脱衣裸体,贪取凉风。”曾记儿时,父母管教甚严,处暑后禁河沿嬉戏游泳,每次被查,必受笞条之痛,所以印象至深。

    处暑时节,农野山村,天地始肃,天高地远,云淡风轻。常携弟弟去山坡,走进夕阳,遥望天际,云卷云舒,红橙黄蓝,一片彩霞;近处山弯,炊烟袅袅,绕村盘沟,如临仙境。旧时曾听爷爷讲秋来天气:“青烟过沟,晒死泥鳅。”意为秋天的傍晚能清晰地看到炊烟缕缕飘荡,这一秋季必定晴朗无疑。

    唯此时,稻子谢花,谷粒饱满,低垂含胸,谦谦若有君子之风;叶沿渐黄,盘枝绕穗,直立者,尖露锋芒,藏刀剑之气。晴空万里之时,婆婆挽提篼,带镰刀,沿田埂而走,先割茅草,捆成小把,晾晒于田埂之上,及至草苦而黄,担回家中,屋檐下,堆成柴垛;再摘绿豆,半日光景,满篼豆荚,家中取竹篾簸箕,摊晾于瓦房之上,只待豆荚破裂,荚卷豆出,各归其用。

    最苦之际,当属收玉米。

    清晨微明,父母早起,担筐负篓,先撕玉米“外衣”,再掰其棒,于是闻山坡田野“咔嚓”声响,一畦地,半晨露,家中晒坝,遍地金黄。

    玉米棒收回家中,阳光下于房顶晒坝放置一日,待籽稀粒松,一家人围坐在房顶之上,取晾晒的玉米棒,一边剥玉米粒,一边赏月闲谈。想那时,月华初上,皎洁如水,竹林山鸟,月惊而出,听父亲讲聊斋奇遇,山鬼狐神,常至月落鸡鸣。

    想儿时村中晒玉米,总在村口晒场,玉米全摊于晒场之上,远远望去,如黄金铺地,一片金色。

    中午时候,农人多喜午睡,以解其乏。然母亲睡不安宁,常立于门外,时时观天,以断有无下雨之象——心忧村口晒坝里新晒的玉米粒。

    时有黑云涌动,天地昏暗,远远便听村中人大呼:“下雨啰!”于是两三人齐呼,女人亦呼,男人狂奔,孩子大嚎,老人忸怩,间杂跑步声,怒骂声,孩子啼哭,狗的狂吠,鸡的飞腾,风儿摇着竹叶,雨点打着瓦顶……

    晒场上,人影闪动,嘈杂鼎沸。快速者,挥着扫帚,急切者,收拢粮食,樘耙迅速推动,“嗡嗡隆隆”;玉米粒倒入箩筐,“哗哗啦啦”直响;洋铲触着地面,“哐当”、“哐当”;母亲斥责孩子,父亲叫骂天气,老人嗫嚅,含糊其词。

    一时间,挥扫帚,拉晒席,挑箩筐……或跑、或骂、或呼喊,响彻整个山村。有时性急,挑玉米的汉子脚下一滑,箩筐翻倒,玉米乱散,于是恼羞成怒——扁担一抛,猛踢箩筐,捶胸顿足,骂天咒地,一边又低头收起玉米粒,风雨中头发零乱,衣衫浸透。

    雨后山村,风凉气爽,炎暑尽退。

    山坡上红薯猛长,叶绿藤延,只见绿意,不见土色。父母常去山坡,清理薯藤,松薯藤外根,沿沟垄理顺藤条,半日功夫,一块地,藤叶排行齐整,如发丝初篦。

    最喜儿时随父母去红薯地,父母翻理薯藤,兄弟几人便寻藤上草虫。一种大青虫,长约三寸,全身墨绿,肥敦敦,胖乎乎,头部两根红色触须,附绿叶,不食不动,故乡人因其形,取名“猪儿虫”。弟弟捉来,再取桔树上的尖刺,刺入虫腹,插于蚂蚁洞口,但见一群红蚁,绕虫撕咬,虫痛挣扎,怎奈身子被刺所缚,仅能伏地乱滚,弟兄几人围成一圈,观蚁虫大战,口中大呼:“加油!笨蛋!”及至父母呼喊,方才恋恋而归。

    新收玉米,最期望婆婆做一道美食。玉米磨成细面,锅中煮南瓜汤,待瓜熟而软时,加玉米面,搅成清糊状,起锅前加糖或盐,盛一碗,趁热吃时,当沿碗边轻轻吮吸,边吸边转动碗,只听“唏唏呼呼”之声,一碗面糊,满嘴面渣,能吃出乡下人的豪迈来。

    处暑为三伏之末,农历七月之一半。曾读《梦粱录》上记述:

    “七月十五日,一应大小僧尼寺院设斋解制,谓之‘法岁周圆之日’……僧寺亦于此日建盂兰盆会,率施主钱米,与之荐亡。市卖冥衣,亦有卖转明花菜、油饼、酸馅、沙馅、乳糕、丰糕之类。卖麻谷窠儿者,以此祭祖宗,寓预报秋成之意。”

    蜀中乡下,正为中元之节,其又称“鬼节”。曾听旧时老人言:“七月半,鬼约伴,大鬼小鬼到处窜。”想儿时婆婆爷爷,夜晚置香案于院坝之中,上摆五谷、糖果、符纸,见明月东升,清霜抚地,便焚香一炷,再烧符纸,只听婆婆口中念念有词,不解其意。

    后在一本书中读到:“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故思古往今来,春华秋实,人们为了温饱,感恩天地与先祖,礼数可谓周全得体。

    正神思旧时,忽一抹清凉,滴落面颊。于是置书于几,观花园草青池绿,瓜藤正茂,但见一片黄叶,似有飘落之态,于是忽得几句闲言:

    “细雨柔丝清晨度,轻风一缕叶泣露。绿藤黄花三五束,芙蓉一二绿波出。一片黄叶感秋意,正思故乡忙收黍。”

    言罢,携书下楼,速作此文,以应时节。

    2020年7月26于金犀庭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时令之趣——处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qdt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