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聋发聩之语

作者: 竞走的蜗牛 | 来源:发表于2015-05-12 10:42 被阅读140次

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先生曰:「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早上在通勤路上看微信,置身于这种浮华现世时通常都是看些接地气的东西,比如心灵鸡汤,点开一篇鸡汤文给自己打一发激爽下,虽然现在越看越怀疑文里引的那些例子是不是真哒?这不,某教人励志文里来了句,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当时便酸爽不已则个。心说王阳明作为俺众多偶像之一,他的书也算认真看过,虽然到现在还没看懂卟,不过没印象有这句愕,难道是编的,可看语气还真有些像,毕竟传习录便如论语一样,也是语录体的。到单位百度一下,哇,真的是王阳明说的啊!?当然在这件事上个人的第一感首先是汗颜,每日言必称知行,却根本没认真看过王阳明?!连这等名言都当成盗版。不过,做为一个N次看过传习录但N次看不懂的人觉得还是有话要说,到目前为止,个人敢说对于王阳明传习录,的的确确是看不懂的!不过,这并不妨碍个人对其知行合一理念的充分认同。而且个人所谓看不懂,也不是,确切说,是没有深入理解掌握,当然更不敢提实际操作。咳咳,虽然俺买不起海参,但俺知道那个是好东西,就好像虽然俺不能完全解透传习录,但也俺知道他的好是一样嘀。世人看这几年重新又被吹捧起来的王阳明,励志者有之,学习者有之,研究者有之,但预计还是以前两者为众,就好像预计没几个人敢说自己能够真正看懂王阳明,就好像个人听了N多回网络公开课浙大某教授讲的心学,越听越晕,越听越空一样,其实心学是很有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个人认为,这一点王阳明自身经历就能证明。就好像早上看了觉得振聋发聩的那句,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真是王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之后的肺腑之语。不是受过挫折,经过打击的人不足以懂此句。这一点个人在某些问题上简直就是为此语量身设计,虽然看过的心灵成长书车载斗量,但一遇事便判若两样,各种丑态那真是难以言讲,简直的就和书里说的一样。当然,做为刚受过加倍返利般的打击,并被磨了数月的活体实例,充分认为自己是有发言权嘀,但这些打击对于漫长的人生而言,只是一种经历,避不过去的经历,经历过了,才有所得。别人说的如何如何,是没有用的,只有自己来一把小马过河,才能抖着身上的水说,我来了,我看见了,我过了。

呵呵。

相关文章

  • 振聋发聩之语

    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先生曰:「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

  • 向雄读《论语》之:狂者与狷者

    近些年,莫名兴起了“阳明热”,我也裹身其中,拿几个版本的《传习录》不断地看,其中不乏振聋发聩的警醒之语,有时也有...

  • 振聋发聩

    在如果人生是个大Party,我今天就又参与了一个被称为"耳石症"的游戏。 人耳朵最深的部分是内耳,不但负责听力,还...

  • 振聋发聩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墓碑上的墓志铭并没有具体的出处,网传出自《心灵鸡汤》并不正确,而是《心灵鸡汤》引用了这段墓志...

  • “四兴六废”重温

    古人所谓教育的“四兴六废”,道尽教育真谛,今天读来,依然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

  • 20210211年前读完《大地上的亲人》

    读书不是为了出人头地,而是为了明事理。这句话出自《大地上的亲人》,振聋发聩,跟自己的亲人们多交谈,农言农语...

  • 孔子不以金玉为宝

    柳哲 近读《孔子家语》,其中《儒行解》一章,尤得我心!何为儒者,孔子精彩开示,字字珠玑,振聋发聩,让人破迷开悟,受...

  • 因中华崛起而奋发悦读,做一个止观觉悟的践行者

    1, 多年前,周恩来写下的誓言仍振聋发聩: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话充满力量。比之更加简洁精练的表达出自另一个时代...

  • 振聋发聩十六

    韩愈曰:“师道之不存也久亦,欲人之无惑也难亦。”现人已把老师当作拿一份收入,做一份事那样理所当然,没有一点尊师重道...

  • @产品专题月刊 201709|你会不会突然地出现,在@产品的榜单

    月刊之 —— 目录 月刊之 —— 胡言乱语 月刊之 —— 正文 月刊之 —— 常见问题 月刊之 —— 胡言乱语 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振聋发聩之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qef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