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507744/37212b4f7b162552.jpg)
本学期我们学校要开展语文主题学习,海量阅读将进入课堂。许多老师担心学生不爱读书,我想可以用写作来倒逼,每节课都布置个写作任务,不认真阅读就会完不成作业。
平时的课堂,最后都有一个课堂检测。现在我建议,在语文课堂上,把这个检测的时间,变成一个小练笔。比如写父母的外貌着装,写雨雪风霜的天气,写喜怒哀乐的心情,等等。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简单写几句话即可。可以硬性要求必须达到多少字,而且不能重复,最后根据内容的优劣和字数的多少排名,将好的作品在班内展示,让大家来品评。
开始的时候,一定十分困难,有的学生字都写不出来,更别说把字连成句了。这时,老师要有耐心。推荐魏书生用圆圈代表不会的字的方法,让学生逐渐坚持下来,慢慢对自己树起信心,最后让涓涓小溪,汇成大河大海。
学生实在自己写不出来,可以抄书上的内容。但课本里面的相关句子,不会达到老师规定的字数,学生就必须向课本外面的书籍寻求帮助。这样,海量阅读的桥梁就架了起来。
很多事情,都是起初艰涩,几经反复后,才顺畅贯通。阅读也是一样。开始是老师逼着读,如描写春天的句子300字,书本上100,剩下的200只有从课外书里抄。抄着抄着,便有了些感悟,尝到了甜头,渐渐地就变成了习惯性阅读。
小学生的语文,终极问题是作文。我们从最难的作文入手,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占领绝对高度,彻底解决“作文难”的问题后,那些阅读理解,那些组词造句,那些仿写和缩句,都会像拉拉链一样,变得特别容易。你想,一个经过特殊训练的兵王,对付一般的花拳绣腿,还不像风吹野草都偃伏一样?
以我这几年的写作经验,深深地明白,所谓的写作,就是文字的堆砌,只不过就是熟练程度不同而已,根本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难。关键是练,形成习惯,让写作变成像吃饭喝水那样简单。当有一天没有写,就会感到憋闷,不舒服。一旦写了一篇,就像有了一个宣泄的出口,不快的情绪一扫而空。
要告诉孩子们,写作就是说话,和自己说话,和别人交流,甚至是辩斗。这个世界上没有孤岛,是人就要和社会接触,就要说话,就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时和形形色色的人进行沟通。这时,最好的表达方式,就是文章。
说话,只能让几个人几百人听到,而文章,却会让千人甚至上亿人看到。因此,把说话变成文章,就像荀子说的:“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很多时候,你说话别人可能没时间听,犹如高考,阅卷者看到的是你的文章,而不是你的高谈阔论。
写作犹如是个巨大的蓄水池,作品是汩汩流出的清水,而阅读就是慢慢注入的营养。写作的多了,蓄水池就会枯竭,这时,强烈要求续水,就是必然。
用写作来倒逼阅读,我想,应该是个不错的尝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