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这些没文化的聊起作家:“哇,某某真厉害,真牛,巴拉巴拉”。聊到最后,也就不停地说厉害,后来去仔细挖掘了一下,一个作家怎么才能厉害。
一个作家本身厉害,又能适应时代潮流,那他成了名作家。比如鲁迅;一个作家本身一般,只靠外界上位,那他必然不长久。比如人民艺术家和流量明星;一个作家本身厉害,但不适应时代潮流缺乏外界因素支持,那他不会成名,也可能被人忘记。
鲁迅是具有长期社会影响力的作家,其排名的支柱主要是靠《新青年》时期的老作家资格,党的同路人的政治立场和一生不懈的培养年轻作家为自己张目,从《语丝》,《葬原》,狂飚社开始,到左联,丁玲,胡风等,鲁迅捧了很多年青作家,这些人靠鲁迅挤入文坛,投桃抱李,是鲁迅长享文名的基干力量。
也有幸运的,比如沈从文。他在解放后到文革被人遗忘,80年代由于西方对他的呼吁又回到公众视野。这样的人是很少的。沈从文是胡适新月派山头底下的小说扛把子,所以建国后停止文学创作,改开后,靠美国人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其实作为"京派",沈丛文比不上张恨水。
所以按这个理论看来(其实是矛盾论),优秀作家是有的,而且是大把大把的,但伟大作家不一定有很多。“伟大”是要符合社会历史性的,因为一个作家就算很厉害,但社会没给他发挥光芒的舞台,他也“伟大”不了。
社会影响作家,作家反映社会。越是剧烈的社会,作家就越深刻越活跃。作家产生于人民群众,社会环境为作家提供条件。近当代优秀作家并不缺少,缺少的是外界的关注和社会条件,所以缺少响当当的作家。
所谓时势造英雄,在社会历史条件下,总会有人站出来完成使命,可问题是站出来的人是否能堪重任,或者站出来的人完成的完美程度。在当代,可以说这样的作家寥寥无几,甚至不为人知。
综上,成功的作家他之所以厉害,首先他得有很强的“内功”,就是自身文化底蕴丰厚,其次就是社会环境,毕竟时势造英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