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听说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是一位八零后的真实经历。她是我的初中同学。我感觉当年学习比我好。可是,多年以后,再次联系到彼此,深入交流后,她说,她并没有考上大学,甚至连高中都没上去。我听后十分震惊。她甚至自嘲的说:“我儿子现在一年级,我管他十分严格,不能让他走我的老路。就像时下人家说的,既然鸡不会飞,那就下个蛋,让蛋飞吧。”
下面,是她的自述。
“我初中时读书还是很用功的。英语却学的一塌糊涂。现在看来,也许是基础没打好,因为刚开始就没重视上去。由于英语成绩不好,我妈妈就总是给我的英语老师“上态度”。所以英语老师对我格外“照顾”——每次考试之前,都会在学生们大声朗读课文时,把我叫到讲台上,告诉我重点是哪儿,让我把听力的哪一页背下来,选择题出练习册哪一页的...不知不觉,我的英语成绩在班级竟然名列前茅。我的父母从来都不知道这件事情的始末。他们一直以为,给老师上的“态度”起了作用,有了效果。而我也从没和父母说过这些事情。那时年纪小,我也没觉得老师给我考试答案是什么坏事。但是万万没有想到,这所谓的“小事”,其实影响了我的一生——由于英语这些年都是糊弄的分数,我的中考成绩受其影响,直线下滑。我最后读了一个普通中专学校。
后来,我和妈妈再遇见英语老师时,老师只给了一个云淡风轻的答案——我没有发挥好。”
她的故事就这么简单,只言片语讲完了。而她的半生都在这只言片语里。
太值得我们深思——该怎样做学生,做老师,做家长?该怎样清醒的面对教育?
一生中,改写我们命运的轨迹的,往往不是什么大事件,都是一些小事,无足挂齿的小事。也许当时这区区小事让你快乐,开心,舒服。谁又能想到,未来的某一日,它可能会给你的人生,你的未来重重一击——简直就是定时炸弹。
茨威格说过:“她那时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是的,有些“礼物”,不仅标好了价格,还会让我们为之付出相应的代价。
在我成为一名老师之后,同样了解了很多事情,也亲眼见证了很多事情,真的让人细思极恐。同时,我也深深明白一个道理:所谓教育,并非是一朝一夕,而要天长日久,点点滴滴,日积月累,才或许出现奇迹。
那日在早市,见到一位妈妈,推着自行车,自行车后座坐着她的孩子。她在路过卖花生的摊位时,询问价格。那个孩子在妈妈询价的同时,把小手伸进了花生袋子。我和摊主眼睁睁的看见他抓了一把花生——手和花生都在衣袖里。而那当妈的,全然不知。
那摊主看到孩子所做所为,又看了他母亲一眼,欲言又止。事实上,这也的确不是一件大事情。对于孩子来说,也许是无意识的;对于妈妈来说,根本不知道;对于摊主来说,并没什么损失。
但是,单单这一件事,无形中就给孩子造成一个心理——觉得这件小事,是无所谓的。从而,养成了一种坏习惯——这又是一个家长不知情的例子,细思极恐。
我小学一年级时,同桌是一位蛮横的女生。总是把我的本子,橡皮,铅笔拿走。有一次,在她拉开书包的拉链时,我看到了我的橡皮,朝她要,她会一下子把我推坐在地上。我回家哭着向妈妈说起。我的妈妈委婉的和她妈妈聊了此事。她妈妈却说——不能啊,我家又不缺钱,孩子怎么会拿人家东西。
我的妈妈没再说什么。回家后,告诉我,以后只要丢了东西,她就给我买,不用哭。
后来,听说我的同桌在上初中时,因为拿别人一台进口随身听,被学校开除了。
这一次,是家长知道了,不信。酿成大错。
我读书的时候,我的同学中有人抽烟、喝酒、打仗、处对象,很多家长似乎是不知道的。
为什么不知道?一,当事情刚刚有苗头的时候,家长没有细心的关注到。二,即使有亲戚朋友或者同学看到了,也不会去告诉人家孩子的家长。担心一句好心的提醒,会引起别人家亲子之间的战争。这就是善意的谎言吧。其实也属于正常。反观我们成年人,朋友之间喝酒吃饭或者打麻将后,接到对方爱人的“查岗电话”,还会帮忙打掩护,隐瞒的情况,更何况是一个孩子。三,跟家长说了,家长也不大容易相信...这就造成了无限的恶性循环。等想去改变,去挽回时,已经没有可能。这样,就害了孩子的一生,在不知不觉中。
这样的情况,就像治疗感冒一样。刚开始稍微有症状,选择不吃药,以为能挺住。等感冒愈发严重了,开始慌了,买不同的药,等不及见效,就又换药。最后,感冒好了,也在不知不觉中了其它各种药的毒。反过来,觉得在学校没学明白,找各种补习班,不符合自己心意,换;不符合孩子心意,还换。也许是可以选择的太多了,所以挑花了眼。殊不知,感冒了可以随时随地换药,学习和思想的落后,是仅仅换了补习班就能做到的么?治标不治本啊。
我们正处在这样的时代——就喜欢听假话的时代:你问卖水果的甜不甜,他随口就告诉你很甜。辣椒辣不辣,她会告诉你很辣。他们回答你的定是你想听的答案。现在,服装店的镜子在骗你,你站在它的面前,会不会感觉自己纤细瘦高?衣服尺码在骗你——把正常尺码改大,但是商标不变,这样你穿上有没有感觉自己瘦了许多?美颜相机也在骗你——拿起手机,看到另一个美化过了的自己,一定是很开心的。
再回到现实,别人给予的赞美,表扬,重要么?真的是真实的你自己么?“夸”之一字,拆解开来,其实是“吃了大亏”。溢美之词,可以悦耳,但是不能入心啊。
无论周围如何喧嚣,我们定要清醒看待自己。切勿“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