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心是人们获得成功的伟大动力,有了自信,才会勇敢、坚强、敢于创新,没有自信,就没有创新,就难以成功。
现实生活中,一些父母却对孩子过分地溺爱,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在家长的簇拥中长大,这对孩子接触现实生活、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十分有害。
有一句教育名言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自信。
作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为孩子提供发挥才能的机会。许多孩子缺乏自信是由于父母经常包办孩子的事情,使孩子失去了锻炼和发挥才能的机会。
如果父母能够多为孩子提供发挥才能的机会,甚至鼓励孩子帮助父母做事,孩子就会体验到成就感,从而在实践中获得自信。
当孩子做对一道题,考了一个满分,洗净一件衣服时,他都会觉得自己取得了成绩,从而会期望自己下一次做得更好。这时候,父母要及时鼓励孩子,让孩子在发挥自己才能的同时获得自信。
缺乏自信的孩子一般长期处于否定自我的状态,在其心中已经建立了消极的自我预言,即“我是没用的”、“我很没信心”等,这种心理让孩子越来越不敢尝试新的事物,越来越没有自信心。
对于这种没有自信心的孩子,父母更应该加强正面的表扬。“我能行!”“我不比别人差!”“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是最棒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这都是每个父母应该鼓励孩子的话语。
父母要有意识地忽视孩子缺乏自信的表现,而在孩子表现出自信的时候及时给予积极的表扬和鼓励,让孩子淡化“我不能”的心理,树立起“我也行”的自信。
父母也可以通过与孩子平等交流的形式给孩子讲一些其他人怎样从缺乏自信变成充满信心,让孩子从他人的事例中学习一些经验,这比直接说理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哈佛教育学家是这样给具有自信的青少年下定义的:自信就是一个人所拥有的对自己的信心和感觉的集合。
为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他们建议,父母还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1.对孩子流露出发自内心的爱
将孩子抱在怀里告诉他你为他而骄傲,经常性地、诚意地给予表扬。
2.对孩子行为给予及时准确的纠正
不要说“你脾气太差劲了”,这会使孩子认为自己控制不住自己。你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这次真的是对你弟弟发疯了,但如果你没有怒吼或打他的话,我会非常高兴”。
3.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孩子在家里没有安全感或受虐待时,将会丧失自信心,如父母经常争吵。让你的家成为孩子的避风港,时刻注意孩子是否有受他人虐待的迹象。
4.注意孩子说话的语气
不仅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要表扬,而且在孩子做出努力后,尽管未达到预期的目标,千万别说“下次努力,争取选上。”应该说“没有被选上,这没关系,你已经做出了努力,很令人满意。”
5.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的错误信念
孩子除某些功课外,各科学习成绩都挺好,孩子有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个笨学生。你可以这样鼓励孩子:“你是一名好学生,那仅仅是几门功课中的一门,只要多花点时间成绩会好的。”
6.让孩子迎接困难
对困难的成功跨越,都是对自己的一次肯定,都会增加一份自信。应多鼓励孩子学习勇敢行事,不断战胜困难,如洗衣服、倒垃圾、下棋、打球等。当孩子战胜了困难,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时,自信心就会提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