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了之后,后来我发觉他还是又跟同学有说有笑了。这让我稍微宽点心,也许我之前怀疑他有抑郁倾向,是错误的,至少他还愿意与人交流。
我一直跟他爸爸交流得多,是一个交流起来感觉很有内涵的人,他爸爸很平静,接受了孩子的状态。每天早晚孩子要吃药,他特意给孩子买了电话手表,为了不错过每一次吃药,要孩子吃完药打电话告知,如果过了时间没接到电话,爸爸就会发信息跟我说,拜托我去问问是不是忘记吃。孩子和父亲配合着,没漏过一次药。
以前我跟他爸爸说过,是不是一天两次的药物也对他的情绪产生了影响,他爸爸当时并没有这么认为。
今天傍晚,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给孩子爸爸打个电话。打过去,正在通话中,我赶紧发了个消息,告诉他不是孩子身体的事,因为一般我打电话找他,就是孩子发病的事情。不曾想,这个电话聊了半小时。
我向他陈述了今天的情况,并表达了我的担忧:这孩子的心理出现了偏差。
接下来他除了表达类似的观点之外,也说出了上周末发生的事情。原来是孩子偷拿了手机跑去别人家里玩游戏,爸爸赶过去没收了手机,回来后孩子打开电视机调到很大,提醒过后反而调到更大,于是爸爸一怒之下摔了手机。最后孩子睡了一下午,爸爸主动去喊醒他,两个人聊了很久……
看来我找这个学生谈话,根本就是下错了药,他并没有向我透露这个事,也许他忧虑的就是手机的事。
这其中,一直有个人没有提到,孩子的妈妈。通过父子俩的言论,我基本上能确定,孩子的倔强像极了妈妈,而且家中妈妈很严厉,也很焦躁。这一次,妈妈竟然还在父子俩谈话的时候表达了“治不好”之类的意思。
所以,孩子的悲观并不是毫无原因,估计跟妈妈有很大关系,母子矛盾很深。(但是这个妈妈真的也很无奈,她还经历了一次丧女之痛,所以我大概能理解这种心情)
于是这半小时的聊天最后,孩子的爸爸说了这样一段话,“这些事情真的是没地方说,下有青春期的孩子,上(旁)有更年期的老婆,夹在中间不好做,工地上还有一堆事情。今天刚好是碰到老师说起这个话题,不然真的是没地方说。”他说了几次“没地方说”,这种打落牙齿往肚里吞的无奈,让我也很无奈。
这个爸爸以往是在广东工作,工资有一万多,为了儿子回了湖南,工资少了很多,做的是高级水电工之类的,经常很晚都在开会。从他的表述里,既有对孩子健康的担忧,也有对家庭关系的担忧,现在他也开始发觉孩子心理状态不对,提出要趁暑假全面检查,不排除还要看心理医生。
到了晚上,他又发来了一篇文稿,打开一看,竟然是周末的具体情况,对于这个孩子,可谓是用尽了心思。可是孩子什么时候能懂呢?这个孩子,我们怎样才能走进他的心呢!
网友评论